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立案登记制实施“满月”:立案数超百万 当场立案率达9成

发布时间:2015-06-10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立案数超百万 当场立案率达9成——立案登记制实施“满月”看焦点

  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记者 罗沙)5月1日,全国法院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最高人民法院6月9日晒出一个月来“成绩单”:全国法院共登记立案113.27万件,同比增长29%,当场登记立案率达90%。

  立案登记制被誉为“司法改革的重要一步”,旨在破解“立案难”,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司法公正。不过,新改革也带来新情况。对“立案潮涌”“行政诉讼案上升”“奇葩诉讼”等焦点问题,9日的最高法新闻发布会上一一回应。

  单月立案超百万 “立案难”得到遏制

  据最高法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5月份全国法院共登记立案113.27万件。江苏、浙江、山东法院的登记立案数量均超过8万件,北京、河北等9个地区立案数量均超过4万件。北京、河北、河南、辽宁等地的立案数量增幅均超过40%。

  据了解,原来实行立案审查制时,对案件入口有相应调控,如今随着立案登记制的全面推行,取消了立案过滤功能,案件受理随之增加。

  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说,一个月来各地法院高效开展登记立案工作,当场登记立案率达90%,上海、河南、重庆、甘肃等地均超过95%,其中上海法院当场立案率达到97.53%。而少数没有当场登记立案的原因,主要是当事人提供的诉状和起诉材料不合格,各地法院在接待处理时,相应都进行了“一次性”书面告知。

  立案登记制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也不免让人担忧其成为“一阵风”,过不了多久又出现新的立案“屏障”。对此,最高法立案庭副庭长甘雯表示,法院将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登记“立案难”问题再次抬头。

  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曾表示,要全面清理和废止各种立案“土政策”,任何单位、个人都不得擅自提高门槛,干预法院立案。

  “这是法院最坚决,最彻底的一次改革。”甘雯说,“对立案登记制,我们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制度保障,密切关注并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同时强化人员责任意识。”

  “立案潮”遭遇“法官少” “民告官”案考验法官水平

  孙军工说,立案登记制改革措施落实坚决彻底,但立案只是诉讼程序第一步,在9成当场登记立案率的背后,法院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

  最高法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份各地增幅最大的立案数量为行政案件,即俗称的“民告官”案件,全国法院同比增幅达到221%。其中天津法院同比增长752.40%,山西法院同比增长480.85%,上海法院同比增长475.86%。大量“民告官”案件,考验着法官的司法水平。

  “实施立案登记制以来,众多涉及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物业供暖等引发的群体性纠纷大量进入法院,立案和审判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孙军工说,以民事案件为例,虽然5月同比增长仅27.8%,但案件绝对数却增长了近20万。

  立案数量倍增,审判难度加大,本来就面临“案多人少”困难的法院压力徒增。而在法官员额制改革背景下,再加上近期一些法官的辞职,更让许多人产生了疑虑。

  “员额制看上去是让法官数量减少了,而立案登记制则让案件数量大幅增加。”甘雯解释道,“实际上,立案登记制就是要倒逼审判机制改革,提升审判效率。而法官员额制的目的,就是要提升法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司法效率,从而解决案多人少的问题。”

  “我们的法官一年审三四百件案件就觉得超负荷了,但有些国家法官一年审个两三千案件都很轻松。”甘雯说,“司法效率要提高,一靠提升法官能力,二靠完善的审判机制和案件简繁分流程序。”

  面对这些新挑战,法院将如何应对?甘雯表示,法院将下大力气提高诉讼服务水平。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引入多种调解以及仲裁复议等机制化解纠纷,减轻法院诉讼压力。另一方面是改革审前程序,发挥诉前调解的作用,同时对案件进行简繁分流,简单案件用简单程序,复杂案件用复杂程序,提高司法裁判效率。

  回应“奇葩诉讼” 并非鼓励人人打官司

  据了解,上海浦东新区法院近日接到一起诉讼,当事人起诉演员赵薇“在电视中瞪他”,要求法院予以登记立案,让法官颇为无奈。

  甘雯表示,这样耗费司法资源的诉讼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此前,我们也预测到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中可能出现的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滥用诉讼等问题。相关法律法规会有相应制裁,同时还要加大研究惩治力度。

  “一些群众对登记立案范围存在误解,有不少群众认为所有起诉,法院都能立案,对不属于法院主管范围的事由,要求法院‘有案必立’。”孙军工说,此外违法起诉增多,个别人甚至借助登记立案,在全国法院提起大量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诉讼,严重干扰正常审判秩序,挤占有限司法资源。

  根据规定,登记立案针对的是初始案件,也就是一审案件和最初提出申请的案件,包括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刑事自诉、强制执行和国家赔偿申请。对上诉、申请再审、申诉等,法律另有规定,不适用登记立案的规定。

  “很多当事人片面理解立案登记制,拒绝诉前调解,多元化解纠纷渠道变成了单一渠道。”浙江高院立案庭庭长王君说,立案登记制实施后,诉前分流多元化解难度加大,5月份浙江省诉前引导调解纠纷数同比减少17%,成功率同比下降了14%。

  “打官司并不是解决纠纷的最好手段,而是最后手段。实行立案登记制,保障当事人的诉权,也并非鼓励人人都去打官司。”最高法副院长景汉朝说,“不同的纠纷,采取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不同方式解决,可能效果更好。”

立案登记制,你应该知道的六件事

立案登记制满月 民告官案增6成

北京立案登记制实施一月 法院立案数普遍增长

我国第二个跨行政区划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首月日均立案数增长近四成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