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别让“信用消费”透支了校园的“明天”

发布时间:2016-04-05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一张身份证,一本学生证,甚至不用本人签字,就能贷到数万元。就这样,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德幸以28名同学之名,在14家校园金融平台负债近60万元,最终绝望跳楼。悲痛之余,他的家人和同学们还得接着想办法处理债务。(3月21日大河网)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校迎来了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的春天。前有大三学生任性网购,父母卖猪还债,后有手拿iPhone6s,吃不起食堂,现有大学生因负债绝望而跳楼,郑德幸事件只是大学校园小额贷款的“冰山一角”。面对“提前消费”,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一旦消费欲望膨胀,极可能陷入连环债务之中,而引发类似悲剧。在笔者看来,面对悲剧,还需痛定思痛,相关监管部门、网络平台和学校还需主动作为,别再让“信用消费”透支了校园的“明天”。
网贷平台其实是前几年大学生信用卡的“变身”,只是这一次“债主”不是银行,而是众多网贷公司。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又有买电脑、手机等用钱需求。爸妈给的钱不够,又不好意思和同学借,面向在校生的小额贷款平台就有了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但囊中羞涩,于是很多人愿意尝试贷款买东西。拿着身份证、学生证,再填个表格,不需要担保,不需要资质审核,便可以获得小额贷款,分期付款让有需求的学生很快捷地用上新产品,然而,“无息”的背后是高额的服务费,很多都远超目前银行信用卡分期费率。一旦逾期偿还欠款,需要支付的违约金不容小觑,高低相差数倍。
笔者想问,学生贷款合适么?校园“提前消费”打着为学生贷款的名声,由父母买单,实则是投机商家利用大学生爱虚荣的心理透支消费。既然有留家长的电话,为什么在放款之前都没有问问了解清楚,这笔钱的用途的用途?毕竟学生还没有自己的收入,贷款的担保难道是父母吗?然而,在校大学生看似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但是他们又极端地依附于学校与家庭。“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再说“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信息是必须要填”,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学业被耽误,背着一个“老赖”的名声。
面对校园“信用消费”,还需相关职能部门明确监管职责,加强协同监管。同时,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更要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而网贷平台则应规范审批流程,加强虚假信息审核。高校也应强化校园管理,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家长需要及时和孩子沟通,注意学生的言行,防患于未然。
【四川汶川县 刘正猛 18090430056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