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老师“当众砸手机”是暴力教育“后遗症”

发布时间:2016-04-04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3月30日,学生上课玩手机,作为老师该如何处理?日前,湖南岳阳县某中学高二学生周同学在上英语课时低头玩手机,被正在上课的英语老师发现后,从他身上搜出手机,在全班同学众目睽睽之下砸烂。对此,引发了一场热议。(3月31日红网)
当前,手机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已成为很多学生难以割舍的“小情人”。然而,智能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快捷和方便同时,也让部分人沉迷而不能自拔。面对学生上课玩手机,老师收缴了手机还“不解恨”,当着学生面“连砸了3次”直到手机屏幕粉碎。的确上课低头玩手机影响课堂纪律,但当众砸手机,虽然能够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威严”,但是这种“威信”却同时被砸得灰飞烟灭。在笔者看来,老师当众砸手机“破碎”的是法治教育,留下的是暴力教育“后遗症”。
试问,老师当面砸手机的时候,想到学生感受了吗?在学生心目中,砸手机的老师“破碎”的是他作为一位教育者的宽容、慈爱和友善,而师生之间的信任与爱戴远比破碎的手机更难修复。对“孩子玩手机伤透了脑筋”的家长和老师来说,看似一砸了之,其背后是法治教育的缺失。学生在校违反校规,理应受到相应的处理,老师应当提醒、劝告。而对于收缴的手机,其所有权没有改变,还是属于学生的私人财物,这是基本的法律常识,如此看来,老师砸坏手机是非法损坏个人财产的行为。
老师“当众砸手机”违法的同时,还暴露了老师的霸权意识,这样素质的老师,不仅难以养成学生的遵法守法,还会潜移默化动摇学生脑海中的法律意识,带来的更是“以暴制暴”与模仿犯罪,其灾难性的危害不容小视。毕竟,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尚未定型、自我控制力相对较弱的成长阶段,采取如此极端、简单、过激的行为,还会产生示范效应。
在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中,用违法的手段教育学生,会伤害学生对法治的信仰,甚至让学生也充满暴戾。看似是“好心”教育,但得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才行。教育是以心换心的艺术,相信教师只要正确面对,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与尊重,终归能够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砸绝对不是法治教育的“教科书”。
【四川 刘正猛 18090430056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