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学生来打分 实际意义有多大

发布时间:2016-01-06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这位老师是否接受过你家长的礼物?”“你是否受到过这位老师的体罚与变相体罚?”“这位老师是否存在迟到、早退或旷课的现象?4日,湖北巴东县沿渡河镇初级中学,一场针对教师的“期末考试”在九(3)班教室展开。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深入了解教师教育教学、师德师风和参与学校管理等情况,巴东县日前启动“学生评价教师”活动。(1月4日人民网)
一场别开生面的“期末考试”为何吸引住了公众的眼球?也许在于贴上了学生评价教师的标签。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竟“沦落”为“考生”,可以说是当地依法治校,规范教师行为的一大举措。姑且不论这次“考试”的实际效果如何,就这让教师考试,学生打分的方式,也使当地的教育工作多了几分魄力。
新闻一出,大呼给力,往往都是老师给学生打分,如今也让老师尝尝“考试”的滋味。有网友担心,如此的“考试”是否对老师不太公平,毕竟老师可是辛勤的园丁,一直默默无闻奉献着,这样的考试难免有点儿不尽“人情”。也有认为这样的“考试”会陷入尴尬的局面,即使是这项评价活动采取被评价教师完全回避,由学校校委会成员到每个班级组织评价的方式进行,但是现实中是学生与老师朝夕相处,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与学的活动,这样的考试是否就公正、公平呢?
的确,作为新形势下的教师肩负起了更多的责任,教育发展也面临了实际难题。笔者认为此次老师“考试”学生打分的实际的意义就在于消除“尴尬”的考试。一是倒逼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师德师风和参与学校管理趋于行动自觉,不需要任何人情、利益来“净化”教育生态。二是坦诚相待,将这类“考试”作为一家人关上门的“讲话”袒露心扉,需求更好的教学建议,打破教师的绝对权威。三是教育发展的试金石,俗话说没有经历就没有成长,事物的发展也在曲折中前行,此次“考试”的效用有多大还不得而知,但是作为教育发展路上的宝贵财富,毋庸置疑。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