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远纪委官微转发了《广东纪检监察》对清远基层教育局长腐败频发的长篇剖析,揭示出清远教育系统教育局长腐败案件呈易发多发之势,2010年以来,清远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了7名教育局长或副局长,其中“一把手”5人,副局长2人。(11月18日广东日报)
5年来7名局长落马,作案主要集中在校服、教材和教学设备采购,基建工程等环节,清远市教育系统,不是权钱就是权色交易,不是吃回扣就是收受贿赂,可以说将学校这片育人的“净土”做到了极致,完全沦为了个人“利益场”。学校本是文明的殿堂,这样的教学环境,又谈何育德呢?
诚然,校服、食堂和书本都不是什么大工程,但是由于学生众多,涉及金额也比较大,出现系统式腐败再所难免。法律与政策保护最有力的中小学校,在采购学生必需品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裁量权力自由,监管还偏“软”,老师服从校长,校长服从局长,这种直线型的管理结构,看似结构简单、责任分明,但一旦被恶权力操纵,很容易出现系统式腐败。因为监督处于真空状态时,也是权力任性时。
教育局长们之所以“前腐后继”,一方面个人理想信念不坚定,忘记了教育工作者的本色,为金钱迷惑。另一方面在于教育系统内部权力运行的不透明,个人权威远超制度权威,监管失去了作用,监督更是形同摆设,值得我们警醒。
教育是项伟大的事业,是项圣洁的事业,要让她远离铜臭气,还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色”,还需建立铲除腐败土壤预警举报制度,加强对教育系统的监督,建立教辅资料、教学设备网上黑名单制度,以斩断局长们的贪腐之路。同时还要加强外部监督,扩大监督范围,不要让学校成了贪腐官员的“利益场”。
【四川汶川县 刘正猛 1809043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