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排夺冠得罪了谁 (二)吊胃口的工资指导线
发布时间:2015-09-12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中国女排上周获得世界杯冠军,时隔11年重回世界巅峰。微博认证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王福重公开发文讽刺女排,“从几亿人里挑几十个人,花钱养起来,天天训练,跟人家业余自费临时凑起来的比赛,拿个冠军算个毛啊。此贴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剧烈反应,甚至引发网络骂战。(9月10日荆楚网)
王教授的这一竹篙伸出来,足以打翻一船人。就说他把女排夺冠和高校招特长生制度的“流弊”扯在一起说吧,等于是把音专的李叔同同学,美专的徐悲鸿同学,戏专的周璇同学等全骂遍了;再比如他说体育生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上海女排队员奚希跟贴说她可是正式招标上的大学,而且上学期拿了五个A!还有,人家林书豪同学可是常青藤名校的高材生啊。
女排夺冠竟然能殃及高校的体育特长生制度,我也是看醉了。要知道全国像王教授这样的教授像恒河沙数,但是真正能进入中国女排的凤毛麟角,像中国女排姑娘们这样的优质资源是王教授所不能比的。何况进入中国女排,本身就是职业规划中的一种,同样是人才,人家是练体育的,你是用笔杆子的,凭什么看不起别人的努力?难道非要抱着多少年前,把王教授这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知识分子当成“臭老九”他才开心吗?
其二,王教授提到特长生对高考考生的不公平,建议教授要回去重新温习一下大学的概念,大学包括综合性大学、学院、高职高专等的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建设国家的需要。包括体育生在内的特长生是大学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比如说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受欢迎程度比NBA还高,教授怎么就装作不知道呢?
其三,王教授的狭隘之处还在于忽视了自强不息、奋勇拼博体育精神也是一种国家荣誉和精神力量。特别是80年代的女排精神,不仅成为几代人的珍贵记忆,这种“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还曾经激励过整个民族团结一致,因勇争先。
当然,说到底王教授只是把炮轰女排夺冠作为宣泄口,而他表达的一些王顾左右而言他的东西,有些也有其合理的成分。比如他说,关于大学犯贱,放弃学术本职,招惹特长生的问题。如果我们单独的将大学近年来放弃学术本职这一条拎出来,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如果好好的阐述清楚、认真探讨,相信是能得到大家共鸣的。不过我在这里也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王教授贵为教授,到现在还没有得到诺奖之类的重量级奖项,是否也有忝教授称谓呢?
王教授还指出,对于体育特长生,要按不算正式学生对待等。这个却是话糙理不糙,以举国之力搞体育,的确有违反体育强身健体的初心,也不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于这样的逆耳忠言,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听得进去,并引起重视。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民主社会欢迎不同的声音。但是如果从一开始就戴着有色眼镜,盲目引申,企图搅乱舆论导向,抖落一地鸡毛,那就不仅是无知者无畏,更是别有用心的了。
(二)吊胃口的工资指导线
工资指导线遭遇企业的选择性执行,使调控意图大打折扣。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员工敢谈、企业愿谈,双方能够依托政府发布的指导线谈得拢
今年前7个月,全国近一半省份发布了2015年的企业工资指导线。与去年相比,这些地区的工资指导线涨幅多为持平或下降。不少人开始担心,这是不是正好让那些不想给员工涨工资的企业有了借口?
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每年制定发布,对企业工资分配进行宏观指导的一种手段。各地公布的工资指导线,通常包括上线、下线和基准线三个部分。上线用来提醒效益好的企业,涨工资别太猛。下线则是警示效益不太好的企业,员工工资调整不要低于底线。基准线代表了政府建议一般性企业调整工资的幅度。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企业工资决定机制逐步走向市场化。用人单位依据效益水平、劳动力供求状况、员工能力贡献等自主决定工资。政府转向间接、宏观的调控。工资指导线就是政府发出的调控信号。
然而,工资指导线每次发布都会引起相当大的争议。工资指导线涨幅高时,常常被指“中看不中用”。员工起初喜滋滋地以为,这下工资要大幅上涨了。可实际上,工资指导线对企业不具有强制性,到底涨不涨工资非工资指导线所能决定。在工资指导线大幅上调的年份,不乏一些企业根本不给涨工资,还有很多企业虽然涨了工资,但涨幅远远低于工资指导线的涨幅。工资指导线涨幅持平或下降时,受到的质疑更多。因为在具体操作中,工资指导线涨得多时,企业最多是不理不睬。工资指导线涨幅下降时,企业却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员工不理解,政府为什么会变相“帮”企业,不让企业给员工涨工资呢?
工资指导线遭遇企业的选择性执行,使调控意图大打折扣。有人提出,既然对企业没什么约束作用、又不受员工欢迎,这样的工资指导线不如干脆取消。工资指导线真的没用吗?客观上讲,政府部门发布工资指导线不失为一种积极的调控方式。一来,市场经济下,政府不宜也不可能决定具体企业的工资,政府部门综合考量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物价涨幅、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及时发布工资指导线,可以为劳动力市场提供引导。二来,企业效益好时,政府建议多涨点工资,效益不好时,鼓励员工和企业共渡难关,体现了对市场的尊重。但是,工资指导线要想发挥调控作用,有一个重要前提,即工资的集体协商制度普遍建立起来并能得到较好落实。劳资双方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时,由政府部门发布的工资指导线是最方便获得、最容易形成共识的依据。该不该涨工资?涨多少合适?协商双方可以参考工资指导线展开谈判,政府的调控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体现。
眼下很多人觉得工资指导线没什么用处,恰恰因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许多企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员工不敢轻易表达利益诉求,企业千方百计压低成本,使集体协商变成走过场,工资指导线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抓紧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通过完善集体协商的法律法规、推广区域性行业性工资谈判、加强监督检查,使员工敢谈、企业愿谈,双方能够依托政府发布的指导线谈得拢。这不仅会使政府对工资的调控不再是“无用功”,也有助于改变员工在工资决定中相对弱势的情形,形成员工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作 者: 老马
联系电话:
13778098863
邮 箱:
2010926518@qq.com
地 址: 四川省三台县梓州干道
邮 编:
621100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