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让中小学老师享受改革红利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人社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文件,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社部相关负责人昨天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改革时间表。到2016年,将完成人员过渡和首次评审。
    小学老师也能当教授,论文不再是硬杠杠,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有人将此次改革总结成“五大红利”,有人说“这是给1270万中小学教师发出的大礼包”。
  长期以来,“职称”被广大老师视为最闹心的关卡之一,对基层一线老师而言尤为如此。整天围着学生转,上升通道却狭窄;职称最上是“副高”,发展“天花板”低;就算实际教学受欢迎,科研论文也会成瓶颈;行政权力干预评定,暗箱操作有失公平……这些面临的问题,恰是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显然,改革释放的红利在于扫清障碍,改革撬动的杠杆在于保障公平。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以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例,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相关意见,并在山东潍坊、吉林松原、陕西宝鸡启动了试点工作,2011年试点扩大,今年8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全国推开。其实,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就提出,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可见,从改革的角度来观察,以试点带动推广,以制度建设落实深化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公平性、公开性、均等性更可期了。
  当然,社会上也不乏有这样的声音,如“职称评聘本身就是恶的”“增加中小学教师的正高评聘,简直是火上浇油”“最好的改革就是废除职称制度”。不得不说,职称评聘是对业务能力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系统性的专业评价标准。当然,在实施评聘过程中,由于制度安排、程序操作、指标设置等问题,有失公平、有失透明的现象的确存在,也给不少老师带了困扰甚至伤害。但是,应该看到改革措施的纠偏作用和其中释放出来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它切实用实际利好表明“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是教师”。
我国第三十一个教师节就要到了,以怎样的姿态向广大教师们送上祝福,政府显然是用改革力举在行动着。这不仅仅是一次只惠及中小学教师的改革,更是促进社会起点公平的改革。读懂了这层改革涵义,“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青春年华如此狼狈”的无奈之叹将减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也能逐步实现。
                             作     者:   老马
                             联系电话:13778098863
                             邮    箱:2010926518@qq.com
                             地    址: 四川省三台县梓州干道
                             邮    编:  621100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