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高中女辍学背后
发布时间:2015-09-02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曾为“河北艾滋第一案”原告的河北省武安市邑城镇女孩婷婷(化名)要上高中了,但在这个新学年开始的时候,由于身染艾滋,她被高中拒之门外,面临失学。(9月1日《中国青年报》)
应该说,婷婷有幸赶上了一个开放的时代:尽管在初始的一段时间,无论邻居、同学乃至亲友,都在有意无意的回避或者躲闪着什么。面对孤独,她也曾一度厌学。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慢慢的接受了她:与同学一起吃火锅,一起玩生日派对,时不时受邀到亲友或邻居家作客。在有歧视、有孤独、但也有爱的日子,她平静的读完了小学及初中。尤其是在秦皇岛举行的“爱在阳光下——艾滋病致孤儿童夏令营”开营仪式上,当婷婷与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共同将一轮白色风帆缓缓升起时,她笑得那样甜,仿佛阳光下的生活正在向她招手。
但现实是严酷的,即使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相对开放、更加文明的年代,人们对于爱滋病的恐慌依旧存在:尽管婷婷的升学成绩超过了某校高中阶段的录取分数线,尽管国家严格规定不得歧视“艾滋孩子”,但顾虑颇多的学校还是以所谓的“信息重复”为由拒收。或者,我们不能仅仅以此来责怪学校的冷漠无情:在前前后后的过程中,无数个老师为她奔走、为他呼吁,几次似乎柳暗花明,却结果都是一场空。学校也怕:怕学生有意见,家长有看法,以至于宁可出资供她择校,也不愿接收。其实,学校不是不愿,而是不敢:如果因为招收一个“艾滋学生”而出现退学风潮,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艾滋病留给人们的阴影实在是太深了。
显然,婷婷目前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选一所职高学习专业技能,准备就业;二是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择校读书;三是通过媒体呼吁及政府协调,就地解决婷婷的上学问题。实际上,婷婷已经否定了第一条选择:她选定职高的医学专业,但该专业需要高中毕业生;去外地读书也不是长久之计:在当今信息社会,做到病情长期滴水不漏几乎不可能;第三条选择倒不妨可以考虑:可选择一所著名高中,其稳定的高号召力和影响力或可抵消婷婷入学所引发的某种“震动”。同时,在一所校风较好的学校,师生之间的互助互爱会做得更好一些,更加有利于婷婷的成长。
应该说,若在号称现代文明的当今社会,一个“艾滋女孩”竟然无学可上,实在是莫名的悲哀,更是现代文明之痛。尤其是拒收婷婷的那所学校,需要扪心自问:作为被誉为“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理当同时也是文明进步的先行者。在面对社会落后的习惯势力或陈旧意识时,若只是一味的迁就或附从,而不是选择责任与担当,那还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作 者: 老马
联系电话:
13778098863
邮 箱:
2010926518@qq.com
地 址: 四川省三台县梓州干道
邮 编:
621100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