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城乡考生“同分不同命” 家长质疑教育不公平

发布时间:2015-08-27      来源: 腾讯    点击:

对于今年许多都昌县中考生来说,今年的遭遇让他们有些无奈。因为农村考生和县城考生的身份区别,出现了“同分不同命”的现状——农村考生若想就读县城重点高中,得凭高分入读重点班,而分数低的考生,入读县城重点高中的普通班都显得有些遥不可及,因为普通班主要是仅针对县城考生。惟一的救济途径是均衡生,但也有名额和条件限制。

多名考生家长质疑教育不公平。当地教育部门解释,这是为了照顾县城考生上学便利,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这造成了农村考生和县城考生相互争夺的尴尬现状。

专家指出,教育部门此举涉嫌歧视农村考生,建议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转播到腾讯微博
城乡考生“同分不同命” 家长质疑教育不公平

 

都昌县公布的2015年高中录取分数线

城乡考生同考 “同分不同命”?

6月19日,做完中考最后一张试卷,铃声响起,走出考场的占明(化名)心中带着笃定:“考得还行,我肯定可以考上都昌二中。”

都昌县第二中学于2009年成为江西省重点中学,在当地被形容为“一脚踏进了大学门”的好学校。

进入都昌二中,对于来自都昌县和合镇和合中学的占明来说,意义不言而喻。但在填报估分志愿时,占明却有些疑惑:“因为是农村考生,如果想要报都昌二中的话,我就只能够作为重点生进入,这样分数线会高很多,我的分数估计难以达到。”

果不其然,7月29日,都昌县中招办公布《2015年都昌县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都昌二中的重点生分数线为635分,占明507分的中考成绩显然不够,而且因为都昌二中的普通班不对其开放,他最终无缘该校。

这样的情况让占明十分无奈,他还发现,与农村考生不同的是,县城考生仅需480分即可就读都昌二中普通班。“同一所高中,针对农村和县城的录取分数线为何差异如此之大?”

同样就读于和合中学的熊文(化名)也遭遇了相同情况,她此次中考成绩为450分,估分填报了都昌县任远中学重点生的志愿,但后者543分的重点生分数线也让她与心仪的高中失之交臂,而县城考生仅需446分即可就读任远中学。

这样的现实让熊文的父亲熊先生十分不解,既然中考试卷和评分标准都一样,那么无论是农村考生还是县城考生,各所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应该是一样的。“如今县城考生的录取分数线远低于农村考生,以致出现了‘同分不同命’的状况,我不能理解。”

家长质疑教育不公平

“接受良好教育是每个孩子的基本权利,为何还会有农村考生和县城考生的区别,这难道不是歧视农村考生么?”熊先生质疑道。

“给农村学生接受教育设置高门槛,是明显的教育不公平;长此以往,会出现‘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现象,最终导致‘寒门再难出贵子’。”九江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学老师直言道。

这位老师认为,一旦上述现象成为一种趋势,不但个体的命运将难以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来说也极为不利;社会所期待的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每个孩子都能上学,更是让他们有同样的机会接受到优质教育,如此才是捍卫教育公平。

“老师说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是平等的,但现在的情况并没有让我感觉到平等。”占明坦言。

最终,占明和熊文都被录取分数线仅为300分的都昌县三汊港中学录取;这是一所位于都昌县三汊港镇的农村中学,虽然被提升为了省建设重点中学,但它的二本升学率远不及城镇中学。

以2014年为例,三汊港中学二本文理上线仅27人,而都昌二中的二本文理上线为534人。

“能上大学的学生基本都集中在县城重点高中,而农村中学基本只能保证毕业,升学率很低。”都昌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刘秋良受访时也承认,不同的学校对孩子未来的还是有影响的。

“均衡生”名额固定且有条件

“就像高考(精品课)各大学面对不同省份的分数线会不一样,中考也是同样道理。”8月20日,都昌县中考招生办一工作人员向新法制报记者表示,在设定县城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时,之所以会有农村考生和县城考生的区别,其实也有诸多无奈。

“虽然全县各高中的普通班升学率差不多,但考虑到不能让县城考生下乡去上高中,所以县城重点高中普通班仅对县城考生开放。”这位工作人员说。

对于不公平质疑,该工作人员表示,为了尽量照顾到农村学生,都昌县已经按要求实施了普通高中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招生制度改革。

今年4月8日,都昌县教育局公布的《都昌县2015年中、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规定,2015年都昌县按省规定,在都昌一中、都昌二中、慈济中学统招计划中划出70%的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

“就是指在中考分数线下的在初中学校排名较高的学生可按正取生录取,每所初中学校都有一定的名额,由电脑自动选择,根据排名由高到低录取到指定高中,这被称为‘均衡生’。”该工作人员解释道。

最终,经都昌县中招办计算,在既保证有潜质的考生可以享受优质教育,又保证县城高中生源质量的原则下,“均衡生”的最低分数控制线与县城普高生的录取分数线相差并不多,且由于农村初中也享受该政策,这被认为是带给农村考生的福音。

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九江市2015年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实施意见》相关规定,学籍在本校,且初中三个学年均在该校学习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含正常转学、休学的学生,不含往届生),才有资格参与“均衡生”招生指标的竞争。

名额的固定和严格的条件限制,还是产生了一些不满。

“除重点生外,‘均衡生’是农村考生惟一可以与县城考生竞争的指标,但由于名额和条件均有严格限制,所以农村考生要么是享受不了,要么就是不敢报。”占明的父亲占先生表示,虽然占明的分数超过了都昌二中“均衡生”的最低分数控制线,但由于仅在和合中学读了1年初三,所以没有“均衡生”资格。

此外,在这三所学校余下的30%统招计划中,除面向全县初中学校各招收的重点班考生外,剩余的招生指标均只面向县城普高生,农村考生无权选择。

“明明还有招生指标,可我们却不能选择。”占先生质疑。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成最大症结

面对质疑之声,刘秋良表示,“均衡生”政策既最大限度地照顾了农村考生,又可以保证重点高中的生源质量,是无奈的折中之举。

刘秋良同时坦言,教育没有绝对的公平,从大局来考量,城乡的教育质量差别仍然存在,如果农村考生想要到重点高中就读,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必须要拿出足够好的成绩。

刘秋良补充解释道,其实能考上大学的基本都集中在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就普通班而言,县城高中和农村高中的升

学率都差不多,“70%的‘均衡生’指标已照顾到了有潜质能考上大学的学生”。

刘秋良表示,之所以会出现农村考生和县城考生争抢重点高中招生指标的尴尬,关键源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

据刘秋良介绍,都昌县的优质教育资源均集中在都昌一中、都昌二中和任远中学,他们的二本升学率基本在30%左右,而其他的学校远达不到这个标准,“但是今年全县的初中毕业生有7700多人,大家都想上好学校,可好学校寥寥无几,且都集中在县城,怎么分配生源是个非常头痛的问题”。

刘秋良指出,都昌县的技术普通高中可以容纳7000人左右的生源,并且近年投资了7000多万元筹建职业高中,也可以容纳近3000人左右的生源,这虽然可以解决基本的读书的问题,但是在优质教育资源方面,该县比较缺乏,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要想破除这种现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均衡生’的指标达到100%,这样就不存在城乡考生的差别,完全看分数高低。”刘秋良表示,自2008年实施“均衡生”政策以来,“均衡生”指标从30%上升到了70%,呈递增状态,今后有望达到100%。

摒弃“城市视角” 建议均衡城乡教育资源

“这是教育中的‘城市视角’影响了公平,让农村学生处于明显劣势。”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彭丁带指出,近年来,国家的转型发展在继续,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使得“寒门难出贵子”成了绕不过去的尴尬。

彭丁带表示,让县城重点高中的普通班侧重仅面向县城学生,教育部门虽有其难处,但从行政法的角度来看,这样做难逃“教育不公平”的指责,涉嫌歧视农村学生。

对此,九江市中招办工作人员表示,任何考生都具有相同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并没制定出县城高中普通班仅面向县城考生的办法,“但因为中考招生工作是由都昌县自行管理,那么他们制定这样的办法必须要有政策依据,并向社会公布,才能服众”。

但在《意见》中,并未公布县城重点高中仅对县城考生开放一事。许多农村考生家长表示,他们对此也不知情,故质疑没有政策依据。

彭丁带分析称,要消除这种不平等,须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从基础做起,让农村学生能够和城镇学生同样享有优质教育。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中招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受访时表示,教育资源城乡不平衡是当下难题,容易引起教育不公平,“均衡生”政策有助于缓解该现象。

彭丁带感慨,政府惟有更加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使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才能消弭人们的不满情绪和教育不公平。

(◎文/图 郭俊 新法制报记者戴平华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