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汲取国学精髓
发布时间:2015-08-26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8月23日,“领导干部学国学全国行”启动仪式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嘉璐出席并担任总顾问。(
8月26日央视网)
国学,谓国家之学,凝结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更多的体现在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入世”,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处理的哲学。对于国学之谓,或是从近代中国人有国家之概念始,那时中国处于外忧内患、四分五裂被列强殖民瓜分的屈辱境地,民族的自信心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也正是那时,有志先贤决心振兴传统文化,意图从中华文明的精粹中寻找到救亡图存的“药方”,给孱弱的中华民族补上精神之钙。
或是从王国维、梁起超等在传统文学上造诣极高的学者对中华古典文明的研究开始,才有了国学。只是后来的中国持续分乱,到建立新中国,崇尚科学与民主,对于传统的往往视之为糟粕。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传统经典文化的研究才又兴盛起来,出现了一大批社会影响较大的国学研究者,社会上也开始有了大批喜欢国学的粉丝。随着如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实力与影响力日益提升,国学进一步走出国门,成为一些西方学者热衷的一门学问,谓之汉学。
可以说,国学的兴衰实与中国命运紧密相随。其实早在17到18世纪,欧洲就掀起一股中国热,当时许多欧洲文豪、学者争相研究中国文化,但随着鸦片战争结束,西方也看清了中国的落后本真,视中国之学为弃物。今天,国学再度兴盛,特别是在领导干部影响极大,从国学中汲取执政养分已是共识。其实新中国几代领导人在国学方面的造诣都很深,从他们的讲话和文章中就能发现,国学对于提升领导干部的执政素养的积极作用。
但国学并非全部是精粹,对于国学热,今天的领导干部还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汲取国学精髓。毕竟时过境迁,今天的执政者所面临的执政条件和环境并非古代封建王朝,学国学、用国学,更不是要以传统政治文化来取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国学之所以传承为经典,因为其蕴含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哲学,加之简练明快、极具文化内涵,一目了然而易于传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汲取国学精粹,无疑既利于提升写作水平、涵养执政素养、陶冶德行情操,开阔情怀境界,又能让国学在传承中发挥光大,延续中华文明基因。
8月23日,“领导干部学国学全国行”启动仪式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嘉璐出席并担任总顾问。(
8月26日央视网)
国学,谓国家之学,凝结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更多的体现在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入世”,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处理的哲学。对于国学之谓,或是从近代中国人有国家之概念始,那时中国处于外忧内患、四分五裂被列强殖民瓜分的屈辱境地,民族的自信心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也正是那时,有志先贤决心振兴传统文化,意图从中华文明的精粹中寻找到救亡图存的“药方”,给孱弱的中华民族补上精神之钙。
或是从王国维、梁起超等在传统文学上造诣极高的学者对中华古典文明的研究开始,才有了国学。只是后来的中国持续分乱,到建立新中国,崇尚科学与民主,对于传统的往往视之为糟粕。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传统经典文化的研究才又兴盛起来,出现了一大批社会影响较大的国学研究者,社会上也开始有了大批喜欢国学的粉丝。随着如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实力与影响力日益提升,国学进一步走出国门,成为一些西方学者热衷的一门学问,谓之汉学。
可以说,国学的兴衰实与中国命运紧密相随。其实早在17到18世纪,欧洲就掀起一股中国热,当时许多欧洲文豪、学者争相研究中国文化,但随着鸦片战争结束,西方也看清了中国的落后本真,视中国之学为弃物。今天,国学再度兴盛,特别是在领导干部影响极大,从国学中汲取执政养分已是共识。其实新中国几代领导人在国学方面的造诣都很深,从他们的讲话和文章中就能发现,国学对于提升领导干部的执政素养的积极作用。
但国学并非全部是精粹,对于国学热,今天的领导干部还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汲取国学精髓。毕竟时过境迁,今天的执政者所面临的执政条件和环境并非古代封建王朝,学国学、用国学,更不是要以传统政治文化来取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国学之所以传承为经典,因为其蕴含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哲学,加之简练明快、极具文化内涵,一目了然而易于传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汲取国学精粹,无疑既利于提升写作水平、涵养执政素养、陶冶德行情操,开阔情怀境界,又能让国学在传承中发挥光大,延续中华文明基因。
作者:伍文胥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
621114
邮编:
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