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评论:根治“暑假乞丐”难题到底该咋办?

发布时间:2015-08-13      来源: 正义网    点击:

暑期以来,北京地铁突然出现众多“候鸟式”乞丐,行乞时间固定为暑假期间,7月来京,9月前离京,通常为外地年轻女性和孩子行乞。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暑假乞丐”多数来自甘肃岷县,基本都是父母带着正在上学的孩子乞讨,孩子开学前即返回老家(8月12日《北京青年报》)。

  岷县地处甘肃南部,隶属于定西市,是中国有名的药乡,盛产当归。今年7月22日早7时许,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了6.6级地震,曾牵动了不少网民的心。没有想到时隔半月,岷县以另一种方式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据报道,“自7月以来共处罚乞讨卖艺行为40余起,劝离250余起,乞讨卖艺人员中大多数都来自甘肃岷县。”

  “暑假乞丐”中的父母们也并非一味好吃懒做的失职双亲,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日种当归等药材一年能有7000多元收入,仅够生活开支,却无力偿还债务。踏上暑假乞讨之路,正是这些人“走捷径”的选择。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下跪乞讨赚钱不但让孩子们过早承担起生活的重压,更让孩子们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尊严。

  也许有人猜测近期岷县地震受灾与当地村民入京乞讨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过笔者却觉得二者并无联系。通过当地“暑假乞丐”与记者的谈话可知,有人已经是第三年来京乞讨。而且,这种暑假乞讨模式在当地似乎越发普遍———“来北京之前,夫妻俩听不少同乡说带孩子来北京能讨到钱”。虽然并无确切统计数据,但是想象一下成百上千的母子、母女乞讨大军涌动在北京地铁之中,孩子们熟练地磕头、乞讨,与警察“捉迷藏”,相信大多数网友心中都会如笔者一般百味杂陈。

  该怎么拯救这些孩子的童年?靠抓?靠赶?目前看,都不好使。很多乞讨家长坦言,正是为了攒孩子来年的学费,才来讨钱。讨不到钱,他们又岂会半途而废?算算搭上的时间成本、食宿挑费,大概现实已经逼得他们无法回头。如果我们的执法者依旧用冰冷的驱赶、拘留等方式来处理问题,恐怕能解一时之困,却埋下来年“暑假乞丐”越聚越多的隐忧。

  为今之计,唯有唤起全社会关心弱势群体、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公益之心,群策群力帮助当地农村脱贫致富,起码能救一时之急让孩子不用为学费发愁,才能根治岷县“候鸟式”乞讨的难题。

  笔者认为,此时此刻,我们既要期待治安管理处罚法发力,还给市民们一个清静有序的地铁乘车环境;更要期待义务教育法发力、未成年人保护法发力、妇女权益保障法发力,还给小“乞丐”们一方踏实的书桌和一个美好的童年。对此,当地政府不妨多走走心、尽尽力。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