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为何孩子不听话的?

发布时间:2015-08-07      来源: 家庭教育之声    点击:

棉花糖实验
告知孩子若等待五分钟后,就能多一颗棉花糖,然后将孩子单独留在桌上有颗棉花糖的房间里,测试孩子是否可控制欲望、等待时间换取更多棉花糖。
 

 

当孩子不相信说话者的时候,最佳策略当然是立刻吃了那颗眼前的棉花糖,不然万一有人反悔怎么办?
大家以下这些对话应该很熟悉:我的孩子用说的都不听,说再多也没用,都要大吼大叫才有反应;别人说的都比较有用,不知道为什么我说就没效果。
 
最后的行为(立刻吃了棉花糖、对父母的话没有反应)来看,可以有多种解释方法:自制力不佳、没有耐心、很调皮叛逆…,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不够信任。
 
有的时候我们习惯“哄”孩子,出口成章的“骗”孩子现在先如何如何,等下就可以如何如何,一切只求现状平静安稳,等下的事等下再说。
 
或者是一时高兴做了承诺,但是事后反悔理由一堆,听起来都正当无比但总之就是办不到,不知不觉孩子也学聪明了,这人的话可不能全心相信,凡事还是“先拿先赢”,所以大家会说“越大越不好哄”,其实是因为被骗成精了,笨蛋才会马上相信你。
 
建立信任感的方式很简单:言出必行,比孩子更重视承诺,做不到的事情千万不要答应。
 
举例而言,想让孩子离开游乐场,经典台词都是“今天玩很久了,现在要去吃饭然后回家,下次再带你来”。
 
有些孩子会流连一下乖乖离开,有些孩子则上演打滚哭闹剧情,差别很可能在于父母的信用有多好,那个“下次”会有多久?还是得碰运气?
 
除了提早十分钟告知孩子即将离开预做准备,可以更明确的告知“下次”大概是甚么时候,也许是下周或是下个月,之后不须孩子开口,你也能主动规划行程带孩子再来一次,那么渐渐就能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备好笔记本,把答应孩子的事情写下来,而不是当作敷衍台词,达到目的之后就抛在脑后。
 
周末想不出要干嘛的时候,不妨回顾清单履行承诺,孩子会很惊喜你还记得说过的话,不仅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也能建立起父母说话的威信。
 
 
 
 
另一个破坏信任的原因就是父母不敢对孩子“说真话”。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预期孩子听到某事的反应会吵闹,于是想别的借口或理由转移注意力,等到孩子发现时木已成舟,大人已经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顶多闹一会儿也就放弃了。
 
 
放弃哭闹是累了,但是信任也逐渐瓦解,狼来了的故事哪天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明明说的是真话,但孩子要不当作耳边风,要不就会用哭闹去“测试”真实度。
 
 
孩子不听您的?信任是最好的解药。
 
信任父母的爱,也信任父母带来的讯息,而这个信任在逐渐长大的过程里,更代表无比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处理外界纷乱的关系和考验时,回家能全然地放心和休息,而不是另一场猜测怀疑的战场。
 
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与生俱来,当有人这么信任自己、仰望自己的时候,我们更不该轻易地看轻自己、随意减损那份完整的信任。
 
回想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哪个长辈或朋友说话很有份量,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安心,凡事都想听听他的意见呢?做个一言九鼎的父母,孩子不但用说的就能沟通,还会希望得到我们的建议呢。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