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贫贱夫妻百事哀”原来是这个意思!十首被后人曲解的诗词

发布时间:2015-08-07      来源: 学术中国    点击:

“贫贱夫妻百事哀”原来是这个意思!十首被后人曲解的诗词
 
转载自:古典书城 作者:古典书城 编辑:学妹
 
 
 
 
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古典君:原本是战士之间的约定,说要一起死。后面的两句是说,现在和我约定的人都走了,我怎么活啊?现在它成了说夫妻关系的话了,以后写情书不要拿这句话卖蠢了。
 
 
 
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诗经·王风·采葛》
【先秦】佚名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古典君:貌似现在大多数都认为是“三秋”就是三年吧。其实“三秋”是指三个季度,正好与前后成排比,层层递进。古人也有对此的注解,见《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所以呢,这首诗的意思是:一日不见,如隔三月!一日不见,如隔三季!一日不见,如隔三年!
 
 
 
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典君: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现在的湖北安陆。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四、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古典君: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个方位名词——屋西北角。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其中“屋漏”二字历来被解释为屋子漏雨。“屋漏”首先是一个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粤,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辞源》修订本“屋漏”条的第一个义项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这句诗以借代的修辞方式,举出室内的两个具体地方,“床头”和“屋漏”,代指整个屋子,是列举部分以代整体。两句诗是说: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还是雨脚如麻下个不停。不直言漏湿而说“无干处”,下句的“雨脚如麻”才无语义重复之嫌。
 
 
 
五、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钗头凤·红酥手》
【宋代】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古典君:所谓“红酥手”可作红润的手指,还可解释为一种点心。陆游著名的词作《钗头凤》,写给表妹唐婉。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便寓有爱怜之意。另有一说是点心,“红酥手、黄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饮品糕点。
 
 
 
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古典君:这不是写爱情的,是写给李龟年的怀友诗。但因为古今词义的变化,不少人以为是写男女相思之情。
 
 
 
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古典君:这才是写爱情的。但是如今写老师伟大都喜欢用这句,表示很难理解。
 
 
 
八、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
【唐代】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古典君:这首诗主要写曾共度贫贱的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还能为妻子做些什么呢?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
 
 
 
九、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金缕衣》
【唐代】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古典君:这话原意不是让诸位珍惜少年时光好好学习。是青楼女子期盼情郎早点花钱把她赎出去。“你要喜欢我,就赶紧的。我青春年少没有几年,别光说不练,把握机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理学先生曲解成要珍惜时间的格言了。
 
 
 
十、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古典君:原意是春光已晚,柳絮渐少,但是天涯到处还有绿草茵茵,还有另一番情致。这首词是苏轼在仕途不如意时所写,虽然有长吁短叹,也有豁达之语。现在这句成为失恋时的必备语句了。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