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追公平的人-刘作翔 法律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5-07-24      来源: 法律出版社    点击:

导语: 人类的平等观念是一个文化的产物,还是一个生物进化的产物?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在国际社会,最近一些年来科学家们对平等问题的研究由以前的 人类社会文化领域转向生物学行为领域的研究,这是一个颇有趣味的尝试和现象。研究者试图通过对一些灵长类动物的实验以及对人类行为的实验研究,探讨人类的平等观念来自何处。

 

 
 
 猴子也具有平等观念
 

  《自然》杂志发表的美国Emory大学动 物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布鲁斯南的论文指出,猴子也具有平等观念。布鲁斯南通过研究来自南非的褐戴帽卷尾猴发现,在与一群猴子进行的游戏中,如果完成相同的工 作而给予不同的奖励,猴子会拒绝接受奖励。例如猴子可能不吃拿到手的黄瓜甚至将黄瓜扔向不平等对待它们的人,而原因仅仅是看到同伴得到的是更可口的葡萄。这是研究人员第一次发现人类之外的物种具有平等观念。同时表明平等观念与宗教、政府和学校等人类社会具有的文化以及社会因素无关,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思想, 是物种进化的结果。当然,这一研究结论还需更多的佐证。但它至少表明了要求平等对待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或者说是人的自然本性。用我们法学的术语,要求平等是人的一种朴素的自然权利观。

 
 

婴儿的公平感是与生俱来的

  2011年英国《独立报》10月8日报道:研究发现婴儿早在15个月的时候,就显示出利他主义的迹象,这无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婴儿的公平感是与生俱来的,还是从看护自己的大人那里学到的?华盛顿大学的一项试验表明,当有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那些蹒跚走路的孩子便会露出惊讶的脸色。研究人员指出,这证明人类这些品质的发展比 以前想象的要早,同时也显示他们的社会期望和自己的行为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负责这项研究的是心理学副教授卡西卡•沙莫维,她认为,这些研究结果还表明婴 儿身上表现出来的平等和利他主义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因此,对食物公平分配比较敏感的婴儿,也更可能与人分享他们喜欢的玩具。

 
 

人类具有天生的公平观念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科学家说,人类与生俱来的公平观念意味着,我们宁愿都得不到也不愿比别人少。你感到口渴时,有人愿意分给你一些水喝,但同 时却告诉你,你身旁的那个人分到的水会更多。你要么接受这一不公平待遇,要么拒绝。如果拒绝,你们两人都将没有水喝。此时你会如何选择?伦敦大学的科学家 对此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实验中,参与者选择了拒绝不公平的提议。

  这一研究刊登在《科学报道》杂志上。21名健康的实验参与者被分为两 组,一组通过静脉注射盐溶液让其感到口渴,另一组饮用与血液浓度相同的盐溶液,其口渴感觉不如第一组强烈。然后科学家对每个参与者说,他们各自分配到一位 搭档,这位搭档将得到一瓶500毫升的水,并将决定如何在两人之间分配这瓶水。实际上,每位参与者最后都只得到一杯水,相当于这瓶水总量的八分之一,科学 家还告诉他们其搭档决定将剩下的水据为己有。他们有15秒时间考虑,要么接受这份分量很少的水,要么拒绝整个提议。

  黑猩猩会接受一切提议,不论公平与否。但与此不同的是,大多数参与者拒绝了这一不公平提议,不论他们有多么口渴。

   不过,那些主观上感到更加口渴的人更有可能接受这一提议。伦敦大学学院韦尔科姆基金会神经成像中心的尼克•怀特博士说:“公平感是否为人类特有还存在争 议。”他说:“这些研究显示,人类会拒绝关于食品和水等必需品的不公平待遇,即使他们感到非常口渴。”他还说:“研究结果很有趣,能帮助我们理解主观上的 公平感和利己需求如何影响每天的决策。”

  以上几个实验和研究颇有趣味。它表明了国际科学家们已经不满足于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人 类平等观念的起源和原因,而是想从与人类最为接近的灵长类动物身上或从人类行为的实验来探索人类的平等观念源自何处。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尝试还很缺乏。 这些研究是否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追求公平」是人类的普遍直觉吗,是否受文化影响?

 

 

 

关于公平公正、正确错误等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变化,一则是心智结构随着年龄增长成熟,二则是成长过程其实就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规范、价值观逐步内化成个体的观念。具体是怎样的规范、价值观,则根据是什么样的社会而不同。所以说,个体公平观念是其所处的社会和文化建构出来的。
具体到群体和一个社会的公平观念,几乎只是社会力量展演的场所,而很难看到个体生来具有的公平观起到支配作用。希腊城邦中只有自由民有投票的权利,奴隶则只是财产,没有人考虑某个行动是否对奴隶公平;在古代亚述人的观念里,如果一个未出嫁女孩遭到强奸,那么这个女孩的父亲有权力强奸对自己女儿施暴者的妻子,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公平,整个过程并没有人愿意询问或者关心这对强奸犯的妻子是否公平。
在一些文化中,公平只会估计少数被社会赋予权力的人,其他人则没有权力寻求公平。关于什么才是公平显然也会因为处于不同社会和不同文化而有所区别。在公元前第三个千年的乌尔纳姆王朝时期,强奸别人的女奴的后果是要被罚款五个锡克尔——比现在的超速罚款还低,而现代社会强奸任何人都是一项严重的刑事犯罪。
在同一社会之中,人们对于什么是公平显然也有不同的见解,公平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体现在人们日常的争辩之中,也体现在道德和法律的进化之中,人们很快发现,在同一场车祸中丧生的农村人得到的赔偿比城里人少不但不公平,简直荒谬。
一个简单的思考逻辑是,社会资源匮乏的时候,只有少数人能够得到公平,而一旦资源不再匮乏,社会就有能力尽量顾全所有人的利益,从而尽可能的实现公平。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