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揭秘高考状元为何踏入职场很难称雄

发布时间:2015-07-19      来源: 腾讯    点击:

每年各地的高考(精品课)冠军,无一例外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不过,不久前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调查报告则显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高考冠军,很少人能称雄职场。记者调查也发现,当年的高考冠军,如今基本都是金领或白领,不过,极少有人能成为他们所在领域的领军者。

他们在职场遭遇了什么“解不开的难题”,为何难在职场称雄?

案例

高考理科冠军

工作不如意考研(课程)

“一个平凡的我成了高考头名,我现在也很平凡,就像我的求学之路一样。”23日傍晚,晓晨(化名)在电话中如此描述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几年前,晓晨在高考中拿到了我市理科头名的好成绩,曾引来无数人艳羡的目光。当年她进入了北京大学学习工商管理。

“北大都是精英,到处是比我强的人,根本没有第一名的优势,自己只有更努力地学习。”晓晨说,进入北大后,来自各个省市的优秀学生比比皆是,没有人会特别说起高考头名的话题。性格比较内向的她加入了“耕耘社”、“谈判协会”等多个社团,希望能够全面发展。

四年后大学毕业,她成为北京通州一家大型国企人力资源部的员工。“住的是单位的房子,福利待遇也还不错,我每天按时上下班,工作也不累,但生活太平淡了,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晓晨表示,她一度感到很迷茫。

晓晨坦言,因为她出身农村,家庭条件较差,从小学到中学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周末也舍不得去看场电影,更没时间去培养兴趣特长。“跟其它同学和同事比起来,我确实没有哪一方面比人家更优秀。”晓晨说,目前,她正在上研究生培训班,打算报考研究生。

调查

重庆5个冠军 三个在媒体干活

晓晨只是重庆众多高考冠军中的一个。

今年6月17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了最新《2013中国高考头名调查报告》,报告显示,1977年到2012年,重庆高考冠军大多数都无法查询到去向,查到职业状况的仅4人。

商报记者综合各方调查也仅核实了5名高考冠军目前的职业现状。其中,1977年毕业的我市高考头名董运庭,目前是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1981年的重庆高考冠军,如今则在新闻单位就职;1999年重庆高考文科头名秦方,如今是央视节目主持人;2007年毕业于重庆外国语学校的黄文帝当年拿到我市高考文科头名,从北大毕业后,他放弃了研究生保送成为某中央媒体记者,他打算多积累经验再继续深造;2006年毕业于重庆18中的王其光,也是我市当年高考理科头名,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出国留学(课程)

学界成就最高 经商从政非所长

不仅重庆历届高考冠军大多数就职现状不明,从全国各地区来看也一样。

《2013中国高考头名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中国各地区近2000名高考冠军,7成难觅职场踪迹。他们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比较少,大部分选择在国内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有一部分则选择出国留学深造。

国家督学、前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在渝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他曾经做过统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1800多名高考冠军,很少有学生能成为本领域的专家。调查同时显示,在高考冠军中,学界成就最高的,3人当选中国两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经商从政不是冠军所长,无人登上福布斯胡润中国富豪榜,尚未出现省部级以上官员。从职业现状分析看,他们的职业类型呈现多样化特征,行业领域分布较为广泛。其中,从职业类型来看,大都选择金领或白领阶层所从事的主流职业。相对而言,高考冠军工作较为体面、经济收入较高,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从事的职业大多属于“高薪职业”。

分析

选拔重知识 冠军未必是“领头羊”

高考头名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但他们的职业发展并没有期望的那么“理想”。

《2013中国高考头名调查报告》调查了1977年至1998年全国各省份130多名高考头名的就职现状,大部分高考冠军选择了与大学所学专业关系度不高的行业就职。该调查课题组专家、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冯用军指出,高考头名之所以职业发展缓慢、职业成就并不是那么耀眼,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选择专业时不是立志、而是随大流。

“任何时代都有选拔人才的指挥棒,只是指挥棒是否科学而已。”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董运庭认为,“目前的高考选拔机制更侧重于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能力水平的考核不够。”他认为,真正的冠军应该是知识储备与能力水平齐头并进,现有的选拔机制未必选拔出了真正的“领头羊”。

罗崇敏也表示:“现在的教育把手段当目的,把目的当口号,就是为了在高考中获取个好分数,让孩子把这个作为学习目标,这是一种误导!这也会造成人生价值的错位。”

易成“温室花朵” 大多情商不高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做得最好的20%的员工和最差的20%的员工,他们的智力水平是一致的。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性格、人际关系、情绪调控力和坚强的意志。”我市某高校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表示,个人在职场成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个性、情绪控制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等非智力因素。

中国校友会网高考冠军课题研究组专家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考冠军内向、高傲、情商低。“封闭的环境,加上老师、同学对于学习好的同学比较包容,容易将他们打造成‘温室的花朵’,如果未在大学调试好,进入社会后短期内将很难适应,对社会的理解、接受度也不高。”上述不愿具名的教授认为,中国的中学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分数,忽视了性格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高考冠军的分数和他们的职业状况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不能简单的推论分数高能力就高。”市教科院副院长李常明认为,高考不过只是一次结果,高考头名最多就只是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可能高些,但成功需要方方面面。董运庭也认为,高考头名并不等于职场领军者,即便要成为职场领军者,也需要时间。

声音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注重培养创造力

高考冠军如何成为职场领军者?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高考冠军不仅是高考的佼佼者,毕业后更应该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比如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法律专家和学术大家,或是成功的商界精英、政界翘楚、媒介大腕、文艺名人、社会名流等。

教育部相关人士表示,高考头名只能反应一次的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所有成就,更不代表他的未来发展。事实证明,高考头名有的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成为优秀人才,也有的被淹没,成为平庸之辈,默默无闻,这也说明不能以高考成败论英雄。学校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反对这种片面的人才选拔观。社会和各有关方面能科学、客观、公正地去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

“他们的创造力被高考体制扼杀了!”国家督学、前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认为,高考头名在进入名校后的学习发展跟原来社会对他的期望值差距太大了。当前的高考制度有合理之处,但考试的评价制度必须要改革。“用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就把几百万富有特征的学生评价了,使学生专功教材之术,把他们的天性都扼杀了。”罗崇敏建议,要调整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机制、改变教育方法,不要只盯着分数来培养孩子,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独立的人格和大爱的性格等。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