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我的学生考上清华了:高兴还是忧心?

发布时间:2015-07-09      来源: 学术中国    点击:

我的学生考上清华了:高兴还是忧心?
 
 
 
转载自:马迪爱教育 作者:马迪 编辑:学妹
 
 

 

 
高兴与忧心
 
 

 

2012年我本科毕业,去西部地区一所高中支教。我教的是高一。今年,2015年,三年过去了,他们高考,有个学生被清华录取了。

 

 

我很高兴,好像自己又被清华录取了一次。

 

但是,我也感到忧心。

 

这个学生来自西部地区,家庭不富裕,农村户籍,毕业于不能稳定地为清华输送生源的县城中学,普通话不标准,没有和母语是英语的人交流过,通过照顾性的招生政策被降分录取。根据已有的研究,一些老师、同学和我自己的经验,这个学生到了清华以后,很可能比一般的清华新生面临更加不利的处境。这种不利的处境可能是这样子的:

 

不到两个月以后,就会开学。她第一次来到北京这个超级城市,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来到清华,原来餐厅还有电梯,超市存包柜还能出带条形码的小条;见到了她的室友,她的室友可能高中就用iPhone了,她可能得到两三年以后才能用上苹果的产品;她第一次到阶梯教室上大课,讲的是微积分,跟不上,第一次写作业,自己做了两三个小时都做不完,而保送的同学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做了,而且还能用不同的解法做;入学英语分级考试后根据成绩被分到了C班,上课时用英语交流需要鼓起勇气,而有的同学已是侃侃而谈,原来他们高中就出过国了;第一次期中考试,第一次成绩排名,之前代表了一个县最高水平的她,很可能排在靠后的位置;清华里老乡比较少,往前数五年都没有几个,而有的同学的高中一年就考了十几个清华……这种不利处境是持久的,会延续到大二、大三、大四、毕业。因为每个学生都在发展,当这个学生在弥补差距的时候,其他学生已经又往前走了好几步了。

 

 
发挥优势,回避劣势,比出个高低
 

 

但是,上文所说的“不利处境”都是统计意义上的,不能对应到某个具体的个体上。也就说,从统计意义上,这个学生很可能处于不利处境,但从个体意义上,她也有可能适应得很好,发展得很好。

 

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个例呢?为什么仍有一些农村学生、贫困学生在清华取得出色的成就呢?我的硕士论文《塔尖内的竞逐——基层学生在精英大学如何向上流动》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目前我有三个需要进一步验证的判断,这三个判断与大家一般的认识是相矛盾的。

 

首先,现在常说“不要和别人比较”“做好自己就行了”“考进清华已经很好了,不要给太大压力,差不多就行”“我们小地方出来的,怎么能跟大城市的学生比?”……说这些话的人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客观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人总是隶属于某一群体,群体内部自然有前后高低之分,这一点由不得自己。所以,比不比,不是自己说了算。即便自己不想比,外界也会给你一个位置。这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农村学生、贫困学生、县中学生与城市学生、富裕学生、超级中学学生相比,就一定处于劣势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的第一个判断是:发挥优势,回避劣势,比出个高低。

 

我讲一个访谈案例。F是农村学生,高考发挥超常被清华录取。他普通话不标准,开学时自我介绍有些同学还笑出来了。他对学习不感兴趣,刚来的时候很想学好,但是因为基础差,动机不足,成绩比较靠后。但是他为人特别忠厚,特别喜欢帮忙,比如取个快递,搬个东西。大一在院学生会跑腿,负责每周去订羽毛球场地,每次都要排一两个小时的队。大二时,他被选为院学生会体育副主席。大三时,他休学去当兵两年,返校以后根据当兵优惠政策推研,拿到了北京户口,还担任国防班的辅导员。

 

对学习不感兴趣、普通话不标准、不善言辞,这些的确是劣势。但是,他的优势是,为人忠厚,肯吃苦。他发挥了优势,在社工方面里做出了成就,选择当兵,局面一下子就打开了。试想,如果他跟大部分清华学生一样,也是好好学习的话,在学习成绩上竞争的话,是很难胜出的。

 

所以,每个学生都有优势和劣势。关键是发挥优势,回避劣势。那么,农村学生们的优势是什么呢?

 

 
大学的自由与不自由
 

 

我的第二个判断是:大学给新生呈现出的第一印象是自由,但是,自由只是冰山一角,冰山没有显露出来的部分是:不自由。谁能率先意识到这种不自由,并且甘愿为之投入,谁就能占据优势。

 

我再讲一个案例。C刚上专业课时,压力也很大,吭哧吭哧学才勉强跟得上。但是,他发现,天赋极高的同学往往不在意,甚至反感思修、史纲、军事理论这种课。这些课程学分又比较大。他给自己定的策略是:专业课咬住,公共课胜出。思修课老师让写课程论文,要求5000字,他写10000字。史纲课上课沉闷,他回答问题。学分绩一算,他也排在了前三分之一。大三升大四推研时,最拔尖的同学出国了,他顺利推研。

 

大学有自由的一面,比如选课制度。每个学生都想自由地选课,自由地学习。但是,大学也有不自由的一面,比如公共课制度。清华一方面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从某些方面看,清华更像一所军校、党校。如果自己的优势是批判性思考,那么就在前一方面发展,如果自己的优势是吃苦、服从,那么就在后一方面发展。

 

再举个例子。大学有很多社团,看似很自由。但是不自由的一面是,这些社团的平台有高低之分,权力有大小之别。如果自己想在社工上做出一番成就,那么就加入团委,或者学生会等主流组织。而且,从某种角度上看,团委比学生会更主流。在团委系统扎扎实实地做,也能做出成就。

 

所以,再总结一下我的第二个判断:剥去大学自由的表象,看到不自由的方面,选中一点,不动摇,不懈怠,扎实耕耘。

 

 
领导力与被领导力
 

 

我的第三个判断是,现在讲个性比较多,讲领导力比较多,但是,谁愿意多吃点亏,多不计回报地做服务工作,谁就能在人际关系、社会工作上占据有利地位。

 

我讲最后一个案例。D大一竞选班长没被选上,当了个学习委员。一般而言,班里的工作主要是班长和支书负责,没学习委员什么事儿。但是他不这么认为。他串宿舍,收作业,发作业,分学习小组,考试前组织集体复习,联系助教和师兄答疑,组织知识竞赛……他把学习委员做得风生水起,而且抱着“不折腾”的态度,切实服务大家。大二他顺利当上班长。

 

现在人们喜欢讲领导力、表达能力,其实,被领导也是一种能力,倾听也是一种能力。能在领导的岗位上发表流利的演讲当然好,如果自己领导能力不行,表达能力不行,那么也无妨,那就像沙和尚一样默默地做好服务工作,这也是一种力量。

 

 
善良
 

 

在开题汇报会上,老师说:“你这个研究给我的印象是比较沉重。好像同学之间就是竞争关系。而且现在学校也在改革,不再那么看重成绩了。你做这样的研究,是不是和学校的精神不符啊?”

 

我说,现在学校是在改革,希望淡化学分绩的影响,希望学生能多元发展。但是,我有三点疑问:第一点,改革改的是游戏规则,新的游戏规则对哪些学生更有利,对哪些学生更不利?第二点,学校处于社会之中,学生毕业以后也要走向社会。如果学校改革,但是社会不改革,学生到了社会上,不被社会认可怎么办?学校鼓励多元发展,那么我在不挂科的前提下,努力写科幻小说,但是找工作时不被面试官认可,怎么办?第三点,过于注重成绩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顽疾,从小学延续到大学,从古代延续到当代,改革难度比较大。如果清华改了三年最后不了了之,那么跟着改革走的学生怎么办?

 

我说,这个研究好比一个婴儿,我有时想,如果这个研究最后长大成人,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一开始希望这个研究像《孙子兵法》一样,像锦囊妙计一样,帮到一点我的学生。所以,他是计划性极强的一个人,甚至心机比较重的一个人。

 

但是,我后来希望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善良,这是我最后想说的。

 

我希望那名被清华录取的学生做个善良的人。我希望你不要因为不利的情形而低落,就像那草原上的格桑花,风雨过后依然美丽;我希望你不要因为出身的不公平而怨念,就像雪山有雪山的巍峨,湖泊有湖泊的静谧,岩石有岩石的尖刻,云朵有云朵的恬淡,欣赏你的同学,为他们的成功而感到高兴,为他们的忧愁而感到着急,善良地对待清华里的人和事;我希望不要因为结果干扰到你的善良,可能你奋斗了四年,在清华依旧不起眼。但是,就像那草原的小草,很不起眼,但是它经历的生命旅程,壮丽无比。

 

我希望学校的制度更加善良。清华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平台,更多的发展方向。比如,让贫困学生不要因为差旅费受限,也能去国外看一看。

 

我希望家长们更加善良。不要潜移默化有意无意地以工资、户口、车子等等论成功。人的发展不一定要用外在的事物衡量。

 

我希望这个社会更加善良。不要以成败论英雄,不要强迫年轻人走一条道路。

 

我希望这个国家更加善良。东部在急速向前的同时,别忘了西部。农村能坦然地面对城市,城市能坦然地面对农村。

 

这些是善良的愿望。我希望人们怀揣善良的愿望,善良地做人,善良地做事。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