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对职称改革,基层教师有四盼

发布时间:2015-07-05      来源: 学术中国    点击:

对职称改革,基层教师有四盼
 
 
 
转载自:中国教育报 作者: 魏海政 
 

 
 
 

“职称上去了,水平下来了,人也不教学了,说得太对了!这种真实的现状很可怕!”近日,中国教育报在一版连续刊发“关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特别报道”后,引发基层一线教师、校长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山东济南教育工作者颜兰不无担忧地给本报记者发来手机短信:“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别再这么折腾下去了,否则老师们真的没动力了!”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要求“各地要研究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

  

对此,教师樊向贤表示:“我十分拥护教师职称改革,也建议职称改革多听听一线教师的意见,更好地促进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那么,基层一线教师希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怎么改革呢?

 

一盼:增加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称名额
 

 

“从2006年到2012年的6年间,整个乡镇没有一个中学一级教师聘任名额。到2012年,一级教师已评待聘的多达99人。”在山东某县一所乡镇学校任教的柳海涛告诉记者,“自2012年以来,虽然有了名额,但每年聘任的名额最多不超过10个,聘任压力很大。”“名额太少”成了影响教师职称顺利评聘的首个“拦路虎”。

  

临沂一位乡镇初中教师王尚信告诉记者:“初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名额太少。同样是教师,就因为高中名额多,青年教师就能聘高级,而初中、小学的一些老教师任劳任怨工作几十年,连中级职称都解决不了。职称名额应该向农村小学、初中倾斜。”

  

因为名额太少、竞争激烈,山东某中学教师梁章建议:“领导不能与普通教师争名额,领导岗位应当与教师岗位分开评,既要让老师们看到希望,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也要及时兑现工资,让老师们真正得到实惠。”

  

“由于名额太少,导致教师之间竞争激烈,竞聘时无法协调,只能按教龄、资格进行量化打分、论资排辈,如此一来,职称晋升与实际教学业绩关系不大,导致‘轻教学、重职称’的现象较为普遍。”柳海涛说,“按照当地现行的职称竞聘打分标准,教学业绩只占很小的比例,不到5%,影响了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烟台教育工作者李辰认为,教师职称评聘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名额太少,应该多给中小学教师增加中高级职称名额,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盼:真正实现评聘合一,及时兑现工资待遇
 

 

“好不容易评上了,但又聘不上,评职称还有什么实际意义?”济南一位教师王秀伟认为,这样的评聘分离就是一个“空头支票”,没有多少实质意义。山东某中学教师李涛2006年评上了中学一级教师,但近10年时间过去了,到现在一直都没有聘上,还拿不到中学一级教师的工资。

  

“还是评聘合一好。职称评聘本就应当一致,只有优秀老师才能晋升职称,既然评上了,为什么不聘呢?”烟台教师郑云说。

  

“光评不聘,导致严重的分配不公,教师间收入差距很大。”山东某县教师肖玲玲说,“我参加工作快20年了,就是因为职称不能兑现,到今天才拿3000元,我同学跟我在同一所学校工作,已兑现了职称工资,可以领到3500元左右,但我的工作量比她还要重。我当然希望晋升职称后能尽快兑现工资,否则太不公平了。”

  

另一位教师樊向贤也认为:“既然肯定教师的业务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比如评上高级教师职称,就应该让其享受高级教师待遇。这是对人才的肯定,也是对人才的尊重,教师职称评聘合一好。”

 

三盼:待遇和职称分开,工资与工作实绩挂钩
 

 

尽管不少老师认为评聘合一比较好,但也有不少老师认为评聘分离好,因为“有的评上了高级,工作积极性就下降了”,而评聘分离则有利于“多劳多得”。

  

“有很多教师评上高级后,班主任不当了,教研组长不当了,脱离一线,学校领导也无能为力。”山东一位教师董丽认为,评聘合一、职称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导致一些教师的目标就是晋职称、提工资,达到目的了就没了动力,因为教得好坏已与自己的工资无关。

  

“干得多的,不如职称高但干得少的拿钱多,导致许多人心里不平衡,不能全心全意去教学;职称高的,不一定是教学好的,也不一定是尽心教的。同工不同酬,挫伤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济南某小学教师王龙说,“教育是需要静下心来做的事情,大家都在为职称绞尽脑汁,谁还有心思静下心来教学啊!”

  

梁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一是导致教师群体只重视经济利益,而轻视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干活多的拿不到应有的待遇,职称高的教学不愿出力,却拿着高工资,导致学校内部人员关系紧张,甚至不正当竞争,“教育教学工作成次要的了”。

  

“如果评聘分开,评上后工资不和职称挂钩,而是和每年的实际教学工作挂钩,实行阳光工资,才能促使教师始终努力教学。”董丽说。

 

四盼:缩小职称工资差距,实行教师职称自然晋升制度
 

 

“不仅职称难评,而且工资差距大,越年轻的职称越低、工资越少,但在工作中却要扛大梁;年龄稍大或已评上高级职称的,反而没有压力,但工资很高,很不合理。”山东教师张亮说,“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联系太紧密,尤其是高级教师与低一级教师的工资相差太大,就连取暖费都有区别,真是可笑。”

  

烟台一位中学教师李铮说,初级教师一般都是年轻教师,高级教师大多是退出一线的老教师,而学校最累的工作都让初级和中级教师做。同工不同酬,这不合理,也不公平。

  

“职称工资比例太大,同工不同酬,多干的不如少干的,教师的心思不在教育教学上,天天想着评聘职称的事。”泰安一位初中教师张蕾说。“希望职称评聘依据以教龄为主,够一定年限的,晋升一级。如果确实想体现优秀教师的,还可以凭表彰、荣誉等额外加分,提前晋升,让老师把大量精力用在教育教学上。”烟台教师王生建议。

  

柳海涛也建议:“应根据教师的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实行职称自然晋升制度,同时,缩小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真正落实绩效工资,加大绩效工资差距,真正实现评聘合一。”(中国教育报 魏海政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教师均为化名)

 

 
中国教育报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