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杂谈】一地鸡毛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2015-06-26      来源: 李明阳 法律博客    点击:

 

最近几年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越来越变味,相当程度上已经脱离了教书育人的宗旨。成绩公布后,指导教师不满意、毕业生不满意、老师之间闹矛盾,因为评分不公将矛盾上交到学院、学校的极端事例也时有发生。

 

文 | 李明阳

来源 | 吴锦宇的法律博客

 

进入6月毕业季,本科、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答辩也进入了高潮期。自从1992年从湖南来到六朝古都林家铺子任教以来,参加了多个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我的亲戚、朋友、同学中也有多人在高校任教,也曾耳闻目睹过多起论文答辩过程中的奇闻异事。总的感觉,最近几年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越来越变味,相当程度上已经脱离了教书育人的宗旨。成绩公布后,指导教师不满意、毕业生不满意、老师之间闹矛盾,因为评分不公将矛盾上交到学院、学校的极端事例也时有发生。深入分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大有裨益。

 

1
 
以论文为导向本科毕业答辩环节的存废之争
 

 

2000年后,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和以科研经费、发表论文为导向的考核机制的普遍推广,高等院校本科教育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招生规模远远大于社会有效需求,本科毕业大部分改行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与此同时,在海龟大规模回国、考核指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科研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所需专业与实际就业岗位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的时间投入越来越少。日益下降的教学质量与不断加大的科研难度的矛盾,使得一流以下高校毕业生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完成合乎规范的学术论文变得越来越不可能。让两手空空、科研训练为零的学生写学术论文,无异于揠苗助长、逼良为娼!在平面、虚拟各种大众传媒上,本科毕业答辩环节的存废之争一直不断。

 

我也不止一次呼吁,与其在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泥潭中毫无意义地勉强维持,还不如彻底改变毕业答辩的形式,改变评分标准。答辩的形式可以是一份考察报告、一段实习经历、一个程序设计的小片段,只要是真情实感,都可以评为优秀。

 

2
 
毕业论文质量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
 

 

 

目前的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完全以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说事。如果说论文的质量是个结果,那么这个结果受指导教师学术水平及职业操守、选题难易、实验平台、数据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这些因素是学生无法控制的。

 

单纯从教师的职业操守角度看,有勤勉尽责与混日子虚度光阴之分。如果从教师的研究方向看,有专注于某一个研究方向的单一型教师与从事多个研究方向的广谱性教师之分。如果从选题的角度,又有循规蹈矩的传统型课题与极具风险的探索型课题之别。如果一个学生在勤勉尽责的指导下选了一个具有多年研究基础的课题,智力平庸的学生也可以稳获优秀毕业论文的称号。反之,一个勤奋的学生被一个混日子的教师选中,那么这个学生无论如何努力也达不到优秀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专业型高校近年来从综合大学、中科院引进一批师资。不容忽视的是,这些教师在SCI论文写作上经验丰富,在其本身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然而客观评价,这些教师一旦在原有研究基础的领域之外开辟研究方向,经常会犯一些违背常识的低级错误。如果选择了这些导师的这些开拓型课题,毕业生顺利通过论文答辩的风险极大。

 

3
 
毕业论文答辩评分人为影响因素太大
 

 

 

21世纪初叶的神州高校,早已不是人际关系简单化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本可看做一桩小事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评分,由于受到职称评定、奖金分配、科研绩效、毕业生评优等多种物质利益的影响,其公正性已经大打折扣。不止一次,听我在高校工作的朋友、同事讲,在本科毕业答辩现场经常看到的情形是:同门师兄弟的教师互相替自己的弟子论文中的严重缺陷不讲原则地打圆场、文过饰非;同一课题组的老师们相互为对方的弟子吹捧,而不管论文的客观质量;借毕业论文的契机,有个人恩怨的教师进行鸡蛋里挑骨头的攻击;不懂专业的教师对研究领域不熟悉的论文,发表着牛头不对马嘴的高论,而且坚持要学生按照他的意见整改。

 

不止一次地私下里听学生讲,某学校某学科的答辩组长将自己未发表的论文改成学生的名字,直接评了个优;某导师把研究生的论文换了几个字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答辩休息期间在学校食堂吃饭,经常听到老师吐槽:很努力的学生答辩成绩不理想,善于投机取巧的学生成绩总是优良。通常情况下,一个答辩小组只有4-5个人,只要2个教师联手,就基本可以操控答辩成绩。反过来,如果指导教师与其中的一个教师有个人恩怨,他的弟子成绩肯定不佳。正因为答辩评分环节人为影响因素太大,我不止一次听到有教师吐露,以后再也不愿意参加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了。

 

4
 
思考
 

 

鉴于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坚持传统的学术导向型毕业论文设计已失去客观基础,加之毕业论文质量与学生努力相关度越来越低、打分过程人为操控痕迹明显。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应是把好本科教学质量最后一关、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演变成了谁都不满意、矛盾冲突不断的一地鸡毛。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