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你的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了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5-06-25      来源: 锦麟观察    点击:

最近孩子们都怎么了?一股暴戾之气通在微博微信迅速传播:

 

6月10日下午放学后,由于拒绝同班同学收保护费的要求,6年级学生小韩被同学找来的“社会大哥”暴打,致脾脏破裂,进行了两次手术后,至今仍躺在医院。

 

6月23日,网络上开始流传浙江初中生暴打小学生的视频。视频中一个几岁幼童被多个少年暴打,狂扇耳光还残忍烟头烫身体。

 

也是在同一天,一段初中女生遭扒光羞辱的视频又流传开来。四川资阳乐至中学3名未成年少女,将另外一名未成年少女的衣服脱光,致其上半身裸露,4名少女还一起拍照合影。

 

昨天开始,一段5分多钟的霸凌视频持续发酵,视频中江西永新县某中学一名女生被七八名初中生围殴,被要求下跪并被掌掴。

 

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职业道德,我们不在此再粘贴那些视频的截图,虽然有清晰露脸的图片早已在网络上传开了。早几年,校园霸凌的新闻也有所耳闻,有些严重的事件也曾引起过强烈的舆论反应,比如上海的“熊姐”事件。但在短短两三天内如此密集地出现,这一次“校园霸凌”和“校园暴力”对公众的刺激仍然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这一次除了文字和图片,还有围观者拍下的视频。哭声、惨叫声、奚落声、嘲笑声如此真实地传递到网友的电脑和手机上。强烈的代入感让正义感爆棚的网友们义愤填膺,于是一场反对校园霸凌的网络舆论持续发酵,喊严惩打人者的有之,喊开除打人者的有之,喊将打人者入罪的有之……总之就是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相信很多网友在看到这些惨不忍睹的霸凌视频时,都会不自觉地想一个问题——如果我的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成这样,我该怎么办?

 

怎么办?如果孩子已经被打成脾破裂,要住院治疗还可能有生命危险,那就已经不是单纯的校园霸凌事件,而是严重的刑事案件了。该报警的报警,该打官司打官司,该追究学校、老师连带责任的要追究,没得商量。

 

严法重刑?然并卵!

 

 

还有人担心,类似的事件会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上演?于是开始讨论如何“根除”校园霸凌和校园暴力,立法和重刑是很多人想到的解决之道。确实,不比不知道,原来中国的法律在这方面竟然是个空白!(回复关键字“”查看其它国家如何防范校园霸凌)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16岁以下的孩子,无须追究司法责任,甚至可以不进行行政拘留,基本由教育机构内部处理。而学校也缺乏处理能力,最多能给予的是开除学籍处分。加上家长的人情关系,无关痛痒的批评教育成为了主流。

 

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惩罚可能真的太轻了,有关法律到了该修改的时候了。但有个残酷的现实,用当下最流行的话来说,是“然并卵”。因为加大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打击力度,可能未必真的降低和减少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美国对未成年人暴力的打击可谓严苛,不过这些年来美国未成年人犯罪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国犯罪学学科的创始人康树华的说法,我们国家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比例是20%,而美国却高达40%。因此,美国人的经验可能未必真的可靠。

 

严苛的法律可以修筑一条坚实的底线,但如果要靠立法就想根治校园霸凌和校园暴力,可能就陷入了法律万能思维的窠臼了。

 

来自教育的“羞辱”

 


湖南娄底卫校某班学生上课磕瓜子,

老师自掏腰包买100斤瓜子给学生旷课磕瓜子

 

有人想到了教育。确实,培养出这样暴虐戾气的学生,中国的教育是出了问题的。《北京青年报》在它的微信公众号“团结湖参考”上,刊登文章《校园暴力为什么总是带有羞辱性》提出一种观点,说我们的教育习惯性采用一种“羞辱性”的惩罚方式,被学生模仿效仿的同时,容易形成一个被排斥的相互抱团的“次群体”,并以牙还牙地释放出来。这篇文章还提到:群体性暴力,可能是这些“次群体”里的孩子们,寻求相互认同的手段。

 

确实,谁小时候没看到过成绩不好的“坏学生”被示众般罚站,当着全班、全校同学的面被训斥、羞辱?即便是在文明如香港和台湾这样的华人社会,现在都还有当着全班同学打手板这样的惩罚方式,这估计是华人教育界怎么都改不了的陋习吧。要想根除这种羞辱性惩罚,就得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必然就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这就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了。

 

“他还是个孩子啊!”

 

 

还有人想到了家庭。校园暴力中的施暴者在凶残,也不过是十几岁的孩子,三观都还在建设阶段。而除了学校,对他们影响最深的,可能就是家庭了。其实稍微想想就能想明白,打人的孩子可能来自两种家庭,一是父母本身就穷凶极恶之辈,孩子有样学样;另外就可能是为富不仁的富贾之家,仗着有点钱就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这要解决起来,就要牵涉到如何疏解底层民众的怨气问题,如何让富人由富而贵的问题,甚至还有如何革除我们身上“粗鄙基因”的问题(40多岁的父辈,还有他们的父辈,可是从文革里趟过来的)……这又是一个国民性的问题!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明白,校园霸凌频发和校园暴力频现,也是整个社会问题的表征。这背后可能是多年来各种社会问题隐患积累下来的一种爆发和宣泄,碰巧通过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广为传播。病灶在校园,病根则可能在社会,认准病根治大病,需要法律智慧、道德重建,还需要的则是——时间。

 

让孩子“远离”

 

 

估计有的朋友会骂娘了,“扯了那么多,敢情净扯些没用的了”!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该怎么办”?

 

江西永新那事儿今天还在网上有新的热闹,打人的一个女生在微博上说,挨打那女生认的“哥哥姐姐”之前也动手打过人,这次是忍无可忍的报复。在这个事件中,其实打人和挨打的那个都不是什么好鸟,没有谁是什么错都没犯的“小白兔”。所以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要让孩子避免校园暴力,最根本的一点,应该让孩子“远离”,既不要成为打人的那个,也别沦为被打的那个。

 

昨天,我们在朋友圈里集思广益了一下,最多的答案竟然是简单的三个字:

 

“打回去”。

 

有一位朋友还分享了她父亲当年给她说的话:“如果别人打你,你就打回来,如果别人用什么办法欺负你,你就用同样的办法欺负回来,出了问题老爸担着,如果哭着回来,我就打你!”这爸爸够虎的。不是在这里宣扬以暴制暴,毕竟冤冤相报何时了。不过话丑理端,我们在教育孩子要善良、宽厚的同时,还要教孩子懂得保护自己。在自己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防卫是正当的,勇于防卫的同时还要善于防卫——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跑不过就求饶!

 

另外还有一点,当年韩信能受胯下之辱,听上去有些窝囊,不过如何化解羞辱应该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磨练心智的一门必修课。听上去有些如丛林法则一般的原始和残酷,不过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会的现实就是如此。孩子早一点明白,说不定也是件好事。■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