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别把好感逼成早恋

发布时间:2015-06-24      来源: 家庭教育之声    点击:

别把好感逼成早恋

  开学前的一个下午,小涛想在母亲的提包里找钥匙,却发现母亲的提包里有一封信,已经拆开了,上面竟写着自己的名字。 小涛看到后,十分生气,母亲怎么能私下查看他的信件呢!等母亲回来后,小涛问母亲为什么拆他的信件。但母亲却说,不要以为信上写的是英文她就看不懂,以后不要再和那个女孩儿通信就行了。小涛连忙向母亲解释,信是同年级的丽丽寄来的,是邀请自己去她家讨论学习英语的问题,而且,女孩儿的父亲是英语老师。但母亲听后却说:“别瞎编了,真不像话,竟然早恋!”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小涛的母亲总是以车轮战术对他进行“早恋”是错的轰炸教育

  有一天,小涛对丽丽讲了发生的一切,丽丽很同情小涛。小涛心想只有丽丽理解和信任他,从此,只要有了烦心事,他就告诉丽丽。终于有一天,小涛给丽丽写了个字条:“I Love you deeply(我深爱着你)。”丽丽也给小涛写道:“I Love you too!(我也爱你)。”母亲终于逼着小涛走进了早恋。

  目前42%的少年有过“早恋”经历,从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都会出现不同的“早恋”现象。在小学时期的“早恋”,仅仅只是对某个同学有好感。“早恋”现象的高发期是初中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少男和少女正是青春期前后,一旦受到相互吸引,以致爱慕,就容易出现“早恋”,但这个时期的情感是很纯真的。而到了高中时期,他们的早恋就会带有一定的情感。但是,“早恋”的出现,大多都与家长的教育不当或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有关。因此,防止孩子出现真正的“早恋”,应先从家长做起。

  怎样才能让家长正确地引导孩子呢?

  李小雨和妈妈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但是,自从她进入初中后,情况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她开始偷偷写日记,日记本上还上着小锁。女儿是怎么啦?妈妈可真想打开女儿的日记本看一看。但妈妈知道,女儿的秘密如果丢失了,心就会锁上,会对父母失去信任。于是,妈妈有意识地增加了和女儿在一起聊天的时间。有一次,妈妈主动和女儿谈起自己青春期的一些心态,谈到自己少女时代对异性的好感。说到一些趣事,小雨竟听得哈哈大笑。笑过后,小雨若有所思地说:“想不到你那时也这样。唉!”

  “你是不是也有什么苦恼?”妈妈关心地问。

  “妈妈,我很喜欢我们的班头,他的成绩非常好,而且长得很高大、帅气。只要一想到他,我就心跳加速,总是希望他能注意我。我该不是不良少年吧?”

  “噢,这很正常的啊!你想想,你已经进入青春期了,进入对异性有感觉的人生阶段了。如果没有这种感觉,那才是不正常的呢!”

  “你说我这算不算是早恋?”女儿忧心忡忡地问。

  “傻孩子,这叫什么早恋啊!这只能算是异性之间的好感而已。当然如果你不用理智去控制,也有可能发展成早恋,那就会对学习、对人生带来很大影响,所以一定要学会控制。你已经长大了,我相信你一定能把握好自己!你不是希望他也注意你吗?你可以把自己各方面搞得更优秀,努力把学习成绩提高,争取超过他,让他反过来对你刮目相看啊!嘿,那时候你才荣耀呢!”

  “对呀!”女儿高兴地说。

  由于女儿化“爱情”为动力,加倍努力,期末考试时,她的成绩大幅提高,已接近班长了。小雨信心百倍地对妈妈说:“下次考试我一定要超过他!”

  其实,孩子的“早恋”并非是恋爱,所谓的“早恋”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盲从性、攀比性,是一种青春萌动、燥动的外在正常现象。在家长发现孩子有“早恋”经历时,首先家长要接受并理解孩子的心理;其次,找出驱动孩子行为的原因所在,但不要采取“暴力手段”强制执行;第三,尝试“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谈谈,找出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慢慢走出“早恋”幻境。另外,专家们还讲,只要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确引导,几乎每个“早恋”的青少年都能摆脱困扰。

原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