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

发布时间:2015-05-31      来源: 掌上读者    点击:

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古人很早就对尊严做了很好的形象比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人的人格尊严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言论自由的现代社会,人们一样也有忌讳心理,有自己与人交往所不能提及的“禁区”。我们常说的矮人面前不说短、“东施”面前不言丑一样,别人的短处缺陷、隐私尽量地避而不谈。避讳不仅是为人处事的技巧问题,也是一个人慈悲心和同情心的问题。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为自己留口德,同时也避免了“祸从口出”。

 

古人言:“骂人不揭短。”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做人都要学会留口德。管好自己的舌头。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点过失没有的人,世间是找不到的。对于别人的缺点、缺陷,就算有些地方看不惯,也不要说出去。尤其是别人的隐私,千万不要到处散播。

 

 

印光大师说:“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弘一大师也曾经说:“我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那里还有时间批评他人是非?”可现在有些人不这样,他们特别喜欢说是道非,稍微看到一点,听到一点,就赶紧添枝加叶的传播。甚至骂人的时候,故意揭露一些隐私和缺陷,把别人伤的体无完肤。这是非常不厚道的行为。

 

人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都有自己的缺陷、弱点,也许是生理上的,也许是隐藏在内心深处不堪回首的经历,这些都是他们不愿提及的“疤痕”,是他们在生活里极力隐藏和回避的问题。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言语加以攻击。说人隐私,揭人短处,都是很不尊重人的事情。

语言的善恶关键在于心,心里怎么想的,口中才会怎么说。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也讲:“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这是古人的处事之道,我们应当引以为鉴。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别人的过失,便兴致勃勃,甚至添油加醋、颠倒黑白,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如此对别人伤害极大,过多评论他人,说人是非,不但有损自己的德行,也会因此与人结下怨仇,祸延及身。

 

古之韩信忍跨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他们忍受了这么多的奇耻大辱,最后他们取得了成功,报了当时屈辱之仇。可见,没有一个人是愿意忍受那种有失人格,丧失人格尊严的侮辱的,除非他们是在忍辱负重,他们有把握为了今天的付出会取得明天的回报!

 

无论在任何场合,被别人点中自己的隐私、短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令人气愤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加以攻击。在中国,有所谓的“逆鳞”之说,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到这一部位,必会被激怒的龙所杀。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事实上,无论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无论多么宽宏大量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及隐私。所以,为人处事不要触及别人的“逆鳞”。

 

生活中,我们不要揭人之短,更不要搬弄别人的痛处。别人的缺陷、或者家庭不幸、或者有其他的短处,心里已经很痛苦,不能在雪上加霜;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然,伤害了别人不说,也许别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即使他能够当时不予还击,以后,他会记恨你一辈子,甚至你会为你的口无遮拦付出沉重的代价。

学会尊重别人,就要从小事做起。不揭人之短,是对人尊重的表现,是一个君子的表现。如果你和朋友反目成仇,你还经常谈到朋友的好处,那你一定是个真君子;如果在这个时候,你经常谈到朋友的坏处,还经常当众揭人之短,透露他的隐私,甚至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朋友,那么,不仅表明了你是一个小人,而且你终将受人唾弃,失去许多的朋友。

 

人不易,不要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不要当众揭人之短,不要散布别人的隐私。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把面子留给他人,不要对别人造成伤害。生活里,一个德行好的人,听到是非会闭口不言,不妄加评论,更不会到处宣扬。所以管好自己的口德,是一种美德。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