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何家弘:我是这样告诫学生莫作假的

发布时间:2015-05-30      来源: 何家弘的法律博客    点击:

在那些错案中,我们经常看到办案人员弄虚作假的情况。假如同学们在学校里就习惯了弄虚作假,那么毕业以后去做法官、检察官或者律师,也弄虚作假,那可就是很大很大的事情了!

 

 

文 | 何家弘

来源 | 何家弘的法律博客

 

 

近日,复旦大学宣传片涉嫌抄袭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今晨,我又在搜狐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标题是“15名中国留美学生涉替考被诉,或最高面临20年监禁”。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不禁问道:为何弄虚作假在我国如此泛滥,以致于高等学府也难保清白?于是,我就联想到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

 

今年春季,我给本科生讲《证据法学》。在一次课上,我随机地要求学生做了一次小测验。阅卷时,我发现有两张答卷的字迹相似。我认真地比较了二者的书写习惯特征和书写材料特征,基本可以认定是同一人所写。这说明有一个学生代替另外一个没来上课的学生写了答卷。在这种大班课堂上,我认不清学生,所以这随堂小测验也具有考勤的功能,而且是我给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以前在课堂上,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下一周上课的时候,我讲述了一个美国法庭辨认的错误,并且让学生分析这个错误的原因。我叫了那个可能是“被答卷”的学生的名字。他来了,起身回答问题。我先是引导他分析这个问题,同时观察他的行为反应特征。然后,我又让他回忆看过的美国电影或电视剧中有关法庭审判的场景,也观察他的行为反应特征。我掌握了他分析时和回忆时的行为特点,就改变话题,问他上周有没有来上课。他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来了。我又问他上次坐在哪里,旁边坐的是谁。他的回答不太顺畅,同学中响起阵阵笑声。更为重要的是,我发现他在回答这些“回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却是“分析问题”的行为特征,因此我推断他是在编假话,而这也验证了我关于“代答卷”的判断。于是,我叫起那个“代答卷”的学生,问他上周是否来上课了。他回答说来了,但是神态很不自然。我问他,你知道我为什么问你这个问题吗。他有些窘迫地点了点头。我说,既然你已经知道了,那就不需要我举证了吧?他使劲点了点头。

 

我让这两位同学坐下。其他同学,有的在悄悄议论,有的看上去一头雾水。我说,其实,没来上课,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有事,或者不喜欢我的课,完全可以不来,但是不该弄虚作假。今天我们讨论了刑事错案问题。在那些错案中,我们经常看到办案人员弄虚作假的情况。假如同学们在学校里就习惯了弄虚作假,那么毕业以后去做法官、检察官或者律师,也弄虚作假,那可就是很大很大的事情了!

 

那天,我正好带了两本《法学家茶座》(第44辑),卷首语是我写的“大学教师应该讲什么”(我主张应该讲真话),就送给了那两位学生——不是奖励,而是希望他们在十年之后依然记得今天发生的事情。

 

下课时,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