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

发布时间:2015-05-29      来源: 光明日报    点击:

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

 
 

  目前,我国已同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建立起高层人文交流机制,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国家认可我国高考成绩。专家指出——

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

  日前,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在2015中国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上透露,教育部正在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

  据记者了解,我国已同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建立起高层人文交流机制,教育部希望通过这些平台进一步推进教育交流合作。

  高考成绩在留学中的作用初具效力

  “我们最想做且开始启动的就是,推动我们高考成绩让国外认可。”于继海在该论坛上说,这方面的工作已在进行中,但距离目标尚有较长的一段距离。

  这一动态旋即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因为高考成绩“走出去”,就意味着会对高中毕业生留学产生较大影响。记者为此第一时间联系教育部国际司,希望就目前中国高考成绩获国外认可程度及教育部后续举措进行深入采访,但截至发稿,采访申请未获回应。

  不过,据记者粗略统计,目前中国高考成绩在留学中的作用早已初具效力。

  5月初,美国旧金山大学校长菲茨杰拉德在北京宣布,中国高中生从2015年起可以凭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入学,无须再花时间准备托福、雅思等考试。

  更早前的2012年,澳大利亚名校悉尼大学宣布认可中国高考成绩,并公布了面向我国各省市学生的分数线,基本与各地本科一批次录取线持平。过线学生不需要再读预科,当然,除了高考成绩,学生还要具备语言成绩以及经济等其他条件。此外,中国高考成绩在申请许多国家的高校时都有用。

  “这是国外高校对我国中等教育水平的认可”

  “外国高校认可高考成绩,应该说这是国外高校对我国中等教育水平的认可和对高考可信度的认可。”北京交通大学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刘彦青说。

  事实上,全球各国之间互认高考成绩的情况并不多,因为教育体制不同,有的国家甚至没有统一高考。刘彦青介绍,我国高校招收留学生也不要求学生在本国的高考成绩,通常只是要求提供在本国高中的学习成绩,然后通过入学考试或者试读等方式选拔。目前清华北大等高校采用入学考试制度,北交大采取试读制,试读一年修不够学分会遭劝退。

  刘彦青说:“不要求国际学生的高考成绩,主要是我们不了解他们的高考体系,也不了解他的成绩后面说明的东西。比如我们招收60个学生,可能来自30个国家,没办法了解30个国家的高考。”

  “来我国留学的生源目前还没法和美国等国家相比,我们出去留学的生源相对来讲非常庞大,比如澳洲,留学市场在其GDP中占比很大,它要吸引更多中国留学生,同时要保证生源质量,所以参考我们的高考是很好的选择。”刘彦青说。

  让更多海外高校“认识”高考

  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教授刘海峰认为,推动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

  “实际上,我国的高考非常严格,难度很大。成绩对应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但是国外对我国高考的了解不多。我国的学生留学主要去往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多数依据托福、雅思、SAT等语言考试来选拔学生。”

  “现在,国外高校越来越多地知道中国高考,他们对我们这种严格组织的、上千万人同时参加的大规模考试很惊讶,无法忽视高考的水平和效果。高考对数理化等学科的考察水平完全不亚于外国大学的入学考试,这是语言考试没有的。”刘海峰说。

  菲茨杰拉德也说:“对于中国学生而言,高考能测试出学生是否精通一个指定的整体知识体系,以及他们是否具备刻苦学习并坚持到底的品质。”这意味着高考的质量评价正在得到国外高校的认可。

  但也有人指出,需理性正确看待这种认可。因为和我国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录取依据不同,国外高校普遍实行自主招生,入学评价依据各不相同。认可高考成绩,也不会直接按照高考成绩录取。

  “早前我们重视国外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历的认可,所做的推动也比较多,也就是我们高等教育的出口处推动比较多,现在相当多的国家认可我们的本科、研究生学历,中国的本科生可以直接申请读国外学校的研究生。但是高等教育的入口处推动工作做得不够,加强这一方面很有必要。高考一个巨大的功能,是以考促学,国外高校越来越认可高考成绩,意味着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质量认可。”刘海峰说。

  (光明日报记者 李玉兰)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