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北京西城教改:公平的改革还是牺牲的革命?

发布时间:2015-05-29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共识网    点击:

“北京官场利益复杂、各部门隶属关系也很复杂。西城教改所涉及的学校多种多样。”曾晓东说,“有教育部直属的,有北京市属的,有西城区自办的,还有高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支持的,能把这些学校都纳入教改范围内,本身就是一件需要魄力和勇气的事。”

   原题:北京西城教改:当理性的公平遭遇感性的不公平

  (本文刊登在第709期《中国新闻周刊》)

  连续几日,北京市西城区教委门口挤满了数十名家长。他们多数是月坛学区学生的家长,高举的自制标语上写着:“月坛学区要公平、公开、公正”。胡静兰(化名)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一轮教改正使得“月坛片区成为全西城最差学区”。

  在全国平衡教育资源的大范围改革中,北京市西城区尤为引人注目。由于历史传播和地理环境等原因,这里聚集了几所全国首屈一指、名声赫赫的优秀中学,北京市高考理科均分前十名中,西城占了四所,文科前十名中,西城有五所,高分段率、一本率、二本率、三本率均列北京市第一。这不只使西城区的中小学成为北京学生的“择校”一线,同时也使这一地区的学区房价格年年攀升。

  在教改“全国看北京,北京看西城”的关注形势下,北京西城区如何从制度设计上打破择校困局,也必将成为其他地区比照的标杆。然而,5月中旬新的小学升初中(以下简称“小升初”)的方案甫一推出,便在家长和学生们中遇到了巨大反弹。不少家长表示:新的学区划分和“小升初”制度,正使得自己所在的学区成为“最差学区”;新的教改方案,并没有让他们看到公平之处,不是“改革”,而是“革命”。

  “牛校”该给谁

  家长们纷纷感到被划进了“最差学区”,原因之一,是认为本来应该划分在本学区的“牛校”,在新的划分中,成了“别人的学校”。

  简单来说,从去年开始的北京西城教改,依照“教育均衡、就近入学”的原则,将全区15个街道划分为11个学区,保证每个学区至少8所中学,“小升初”一律不得跨学区升学。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采取了两方面措施。一是优质学校扩大成立教育集团,通过教师轮岗交流、学生混合编班、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均衡。二是在“小升初”环节,将传统“牛校”的学位分拆,除接收学校所在学区学生外,也将接收相当比例的外学区学生。

  在此轮改革政策中,学区内原有的中学被称为属地校,而可以跨学区招录的“牛校”被称为“调配校”,前者接收本地70%的学生,后者接收30%的学生。

  比如:北京第四中学作为什刹海学区的属地校之一,除了接收本学区的学生外,还作为调配校接收其余5个西城学区的学生;而地处月坛的北京第八中学,因为高中部位于金融街学区,被划为后者的属地校,同时作为另外5个学区的调配校,但月坛学区的小学生,按规定没有资格升入八中。

  这种安排,一来使得“牛校”在所在学区的招生名额减少,二来,使得这些“牛校”成为其他学区学生抢夺的重点,因而更令人感到稀缺。

  在这些争论中,月坛地区家成为对此次教改最为不满的群体之一。

  “为什么八中在我们学区,我们却没有资格上这所中学,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胡静兰的女儿今年上5年级。当年,她为了女儿能够升入一所优质中学,搬到了西城区,这次突然而至的学区调整,无疑是对全家生活的一个重大打击。

  在她看来,没有北京八中的月坛学区,已经没有重点学校可供普通学生选择。“虽然还有推优、特长生,但比例非常小,标准也不明确,大部分学生只能等着电脑派位。”她说,“这意味着,不管我们怎么努力,也进不了一所优秀的中学。”

  这种判断在其他学区也存在。“大栅栏—椿树—天桥”学区和“新街口”学区的家长,也认为自己学区成为西城最差学区。“承担调配功能的牛校,机会太少,判断的依据只有属地校的水平。”一位家长说。

  家长们感到不公平的还有,在公布政策时,并没有公布学区划分的依据,也没有公布各个学校的招生名额,但政策公布后马上就要求家长填报升学意愿。一位家长表示:“我们觉得被突如其来的政策绑架了。”

  “我们孩子的初中三年就要被牺牲了吗?”

  失去“牛校”的焦虑,还来自对“教育均衡”的不信任。

  根据西城区政府公布的教育改革方案,将在今年对全区学校进行结构布局调整,将优质中学与普通中学合并,从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在5月25日召开的西城区政府与家长代表的沟通会上,副区长陈宁表示,为了支持这一轮教育改革,全区所有名校都已最大限度地承担任务,不会出现“贴名校标签”而没有实质变化的情况;西城教委也下达了“保持中高考成绩在全市领先地位”的要求,“校长们的压力都很大”。

  她强调,“全市范围比较,西城没有差校”,而且一些被合并的学校其实并不差,但为了在这轮改革中,能够“快速得到家长认可,不得不这样做”。

  但家长们普遍对前景感到不乐观。

  胡静兰本人曾是北京育才学校的教师。她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作为北京市示范校,2002年育才学校合并了普通中学北京市88中,老师们首先感受到的是生源质量的挑战,教师们付出比以往2至3倍的辛苦,效果也不甚明显。“校风是致命伤。”她说。

  一位家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站在她家阳台上可以看到某中学课间操的情况,学生们做操懒懒散散,可以想见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另一位家长则说,多次看到某中学学生在放学的路上“小手拉小手”,“现在教委突然说,这些学校合并后就是好学校了,这怎么可能呢?”

  实际上,北京并不缺乏差校变名校的成功案列。连续多年中考成绩位居西城第一的三帆中学,就是在北师大二附中不断投入师资和精力的背景下,摇身一变成为“牛校”的。

  “这种改变需要很多年,可那时候我家孩子都上大学了。”胡静兰说。“我们孩子的初中三年就要被牺牲了吗?”

  公平、公正的前提是公开

  历经一个星期的沟通和讨论,虽然西城区教委已将“小升初”的网上信息登记截止时间延长了2天,并做出了种种解释和承诺,但家长们的担忧仍没有减少。

  一位家长表示,虽然政策明确“点招生”、共建生和条子生都已经取消,但仍存在特长生,又多出了“政策保障生”,这一部分的名额的录取标准仍然未知,究竟保障了谁、保障多少人,也是个谜。

  一位小学校长则向家长坦承,这次学区重新划分和“小升初”政策调整,学校事前并不知情,接到通知便要立刻执行,校方也感觉“太仓促”。

  “教改动作这么大,决策过程却不公开不透明,难以让人信服。”一位家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此外,虽然北京已多年禁止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排名,但家长们仍然会根据心理预期对各所学校进行“划分”,一些私立教育机构也利用信息不对称,做出学校排名,以供家长参考。

  一位家长表示:“目前的升学依然是以高考为指挥棒,那怎么能要求广大家长在中考和小升初的问题上,坦然接受去哪个学校都无所谓的状况呢?”

  均衡教育资源的努力,与家长们面对的现实选择,在北京西城区这个焦点地区,似乎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反映了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设计者之间的立场差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曾晓东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但公共政策寻求的是至优分配,不可能存在一种政策,能够满足所有人期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指出,教育改革首先要对财政制度进行改革。面对家长的担忧,目前承担教育支出主体的区县政府,应首先从财政资源向弱校的倾斜做起,逐渐缩小名校与普通校的差距。与此同时,全市也应着手开始缩短各区县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

  两位专家都指出,虽然这一事件只是北京市西城区的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但由于这一地区的特殊性,无疑将是中国其他地区的下一步教育改革风向标。

  “北京官场利益复杂、各部门隶属关系也很复杂。西城教改所涉及的学校多种多样。”曾晓东说,“有教育部直属的,有北京市属的,有西城区自办的,还有高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支持的,能把这些学校都纳入教改范围内,本身就是一件需要魄力和勇气的事。”

  但是,这次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也值得深思。“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不可能与每一位公民沟通,在以单位为基础的社会组织结构崩塌之后,普通民众找不到客观的代言人承担表达诉求、与政府沟通的工作。”她认为,这种有效沟通机制的缺失,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将不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在两次到西城区教委要求沟通后,西城区的各所小学都开始积极联系家长,说明情况,安抚情绪。但家长们反映,校方并未对家长们希望公开的信息做以回应,反而发短信通知:“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退出QQ群,不要参与聚集活动。”

  5月25日晚,西城区政府召开与家长代表的沟通会。会议上,西城区政府副区长陈宁表示:目前的学区划位表尚不成熟,因不明原因流出,这是个“不该发生的错误”,并承诺,将在5月26日公布北京八中在月坛学区的具体招生名额。

  但截止本刊5月26日晚发稿时,这一数字仍未公开。此时,距离北京市“小升初”派位报名截止时间,只有不到24小时。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