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寻找家庭教育真智慧
有一天,我的一个同学在微信朋友圈提出一个问题:“成天说对孩子要和风细雨、温柔相伴、无条件接纳的那些人,都是没自己看孩子的。如果真正从早到晚看孩子的,难道不是每隔两个小时就会嗷嗷地喊一顿吗?”
提这个问题的人是我的研究生同学,一个美女辣妈。她本科毕业于国内教育心理学最牛的学府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她在我看来是一个相当和风细雨的人,虽然是北方人,说话却似南方女子一般温婉动听,我实在是想象不出她问这句话的表情和语气。
如果非要给这个问题一个定性和一个答案,我的答案是——面对这个问题,我选择和孩子真实地相处。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既然选择这样的一个答案,那么如何才做到和孩子真实地相处呢? 这也是我在实践中慢慢总结的我的答案:
表达情绪、适当的斗争不是鼓励家长疯狂地嘶吼甚至是家暴,而是面对自己的愤怒和难以克制,给自己一个真实的出口。说到斗争,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我们把问题扩大化了,斗争的代名词鹰妈狼爸在教育界绝对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目标。教育是多元的,本就没有一个完美得适用于所有人的理论,但是我先声明,我不做鹰爸狼妈这一个极端。
我家大boss五岁。从专业角度来说,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移情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移情能力即孩子能够察觉别人的情绪反应时能体会与他人相似的情绪反应的能力。
也许大家对移情能力这个词汇还很陌生,但是大家对情商这个词一定不陌生。大多数人也应该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在成人世界一个人的智商最高却未必能够获得最高的成就,甚至未必能获得社会的接纳。而情商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个调节的变量,在一个人的是否能成功的评价中则越来越被放置在重要的位置上。什么构成了这个情商的核心?移情就是这个情商的核心。
孩子在社会上生存,他(她)总会获得别人的情绪的反馈,慢慢地孩子会发现他可以幼儿园老师那里、同学那里获得不同的情绪反馈,这些与孩子互动频繁的个体们可不会像父母这样无条件地包容他(她)。而往往这样的反馈对孩子的影响和冲击是不小的,他(她)对其他人的认知会出现了与家里人不一致和不和谐之处。而这样的认知不一致和不和谐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孩子行为出现更多的问题,比如过度依赖父母,排斥其他人等等。
我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对孩子要无条件赞美。是的,在读到这样的文章的时候,作为一个成人,我的心非常容易融化,我理所当然地想到我的孩子的心自然而然也会被这些善意的赞美所融化。我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他给予他自信。
比如孩子画画这件事,有的时候孩子那些并不美观的涂鸦和线条,以我个人的审美修为实在是看不出来有什么美感。可是这样的赞美仍然日复一日。终于有一天,我不经意间说出了实话,“我觉得妈妈这次的画比你画的好,你要加油哦。”
这次他表现出了让我错愕的情绪反应,大声嚷着,“我画得比你好,我画得比你好……”还紧紧地粘在我的身上,让我不能去做其他的事情。他当时的表情和行为,我至今难以忘记。没办法,我请来爸爸为我们做评判,我想着爸爸如果向着他,那么正好可以给他台阶下,我也绝不坚持;可是巧的是,这次爸爸也说妈妈画得好,这回大boss闹得更凶了,非要我们一起改口,嚷着我们要向他道歉才行。要我们道歉,可是我们错在哪里呢?我们只是说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啊。
有了这件事,我开始对无条件赞美这件事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觉得无条件赞美让孩子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能力,甚至获得一些认识上的错觉。思考良久,我认为如果赞美不合时宜,那么不如不赞美。
所以在接下来的与大boss的相处中,我开始减少无条件赞美,而是努力去做客观评价,表达我的真实的看法。即使赞美,我也要指出还有哪些是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做会显得我有些冷酷无情,但是在某些方面却收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再有绘画评比的时候,他会比以前更加仔细地却辨别两幅画的区别,会注意很多小细节,甚至会辩证的看问题。比如有一次他说“妈妈这次你画得很像,但是我的颜色要更加好看,而且我这里还有一个小汽车你没有哦,你说呢?”诸如此类,他会征求我的意见,而不是完全等待去享受赞美。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他更加学会了如何去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和考虑问题,从这个结果来说,我觉得减少无条件赞美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很多温情派的教育理念也比较集中在这样一个观点上,那就是儿童是一个自由发展的个体,应该给予其自由发展的空间,应该去让他自己去发现这个社会,从而在意识里形成自己看世界的规则。
以前在我们家,氛围还是比较轻松的。我们认为我们的大boss不是那种特别淘气和不讲理的小孩子,所以我们给了他很多的自主性,并且提示他我们不排斥孩子看电视和玩电脑,但是要有时有度。用孩子他爸的话说:“他们是未来电脑的一代,如果不早点接触怎么能行呢?”好吧,这种有点奇葩的理论我也是能接受的,毕竟我已经是一天不接触电脑就会难受得要命的人。
渐渐地我发现,我们家的大boss玩电脑的时间越来越长,不仅不按照我们的约定进行,而且脾气也越来越不好。发生了几次不大不小的冲突,场面险些失控。
那之后,我开始严肃地给孩子设定一些规则,比如没有好好地吃完饭是不能玩Pad和看电视的,必须按照约定的时间看完书才能看电视,周末才能玩pad……在做这些规定的时候,我都是很严肃地执行的。可是,这一切却总是被爸爸打乱。只要爸爸在家,不一会我就会发现家里的电视遥控器或pad稳稳地把握在大boss的手里。我也理解他爸爸为什么破坏了我制定的规则。他爸爸下班后比较劳累,跟孩子周旋有时会没那份精力,所以他就会放任孩子玩这些东西。另外,我们家大boss嘴非常甜,只需几句话基本上就把爸爸夸得云里雾里了,之后他再稍微提一个小要求,他爸就很难把持得住原则了。
原文来自网络
本站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京ICP备13022533号-6
京ICP备13022533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54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监督电话010-89049032 网站法律顾问:河北畅杰律师事务所 张丙德 网站法治学术投稿邮箱:871973841@qq.com欢迎投稿,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