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女儿突然问我,该怎么选择最优秀的男人。我是这么回答她的:“要选择最坏也最好的男人。”为此,我希望她能尽早和最坏的男人交往。越差劲越好。换一种说法,就是无用之人。
我希望她通过积累不美好的回忆、受伤害、遭遇一些可怕的经历,由此来了解人性的险恶和软弱。如果她不能通过这样的交往获得成长,以此培养看人的眼光,并建立自己的标准,那就没法看清最好的男人。这是我的感受。
当然我很清楚,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看法。也许对于大部分的家长,都希望自己女儿第一个交往的男生就是如童话里王子般最好的男人,并“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吧。
然而在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里,能一次相中最佳伴侣的概率微乎其微,大都会经历数个交往对象。正因如此,我才希望女儿能尽早和能带给她成长的最坏男人相恋,积累经验。
我年轻的时候,曾受过朋友狠命的一拳。虽然记忆里犹如电影的慢镜头,但当时肯定是一瞬间的事。“你小子,开什么玩笑!”朋友这么吼着,一拳打在我脸上。我做了很过分的事情,才会将对方激怒至此。虽然不是和恋人,而是男人之间的斗争,但通过这样的极端经历,也让我了解了人心,以及人性的可怕;明白了不尊重别人感受的严重后果,也了解了即使亲密的关系中也会萌生嫉妒。或许有人会想“这种方式太乱来了”,但这是了解人心中负面情感的一个宝贵机会。
交往之后能让人觉得“这个人太棒了。实在比不上他”的优秀男人,深谙什么是最坏和最好。他们是世间公认的成功人士,人们往往关注着他们身上最好的部分,但同时在他们内心深处,也背负着无法与他人言说的苦痛回忆。身价数亿的人里,不也有因自身的软弱而遭受过深刻的失败,赎罪偿还后东山再起之人吗?
出身在良好家庭,毕业于好大学,又在美国渡过金的人,虽然会让人单纯觉得“很厉害”,但不会对其产生“太棒了,没法和他比”的想法。没受过什么屈辱、没尝过泥土滋味的人,和喝着泥水长大并获得成功的人,两者在任何场合下比较,都是后者更强。对于自己的女儿,我希望她在年轻的时候和最坏的男人交往,经历一场场爱恋,在此之上最终选出“深谙最坏的最好男人”。
恋爱是非常个人的事情,必须以当事人的意愿为先。尽管周围的人不应妄加干涉,但总有些男人,会让人产生“就算再喜欢,也希望你跟他分手”的想法。在我看来,应敬而远之的是讨厌工作的男人。这样的男人对他人没有任何兴趣。因为工作本身就是为社会、他人做贡献。所谓工作,是为了让别人开心,让自己对社会有所助益。通过衡量为社会贡献的多少,既能转换成薪酬,其结果也是世间对成功的定义。
而说出“我讨厌工作,只是为了谋生才干活”的人,不可能成功。这样的人无法想象出工作成果能带给他人的影响。“社会、公司体系很混乱,自己说被硬塞了这些工作”——讨厌工作的人甚至会有这种被害者心态。这样的人在我看来,甚至在“最坏的男人“之下,根本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为了他人贡献自己,最坏也最好的男人。这是我所欣赏的人。